314 交易(2/4)

经过官道来往京师和通州的旅人,能清晰地看到铁路上的修筑情况。对此,他们自然是议论纷纷,很是好奇。

“这路修得也太奇怪了吧,马车压根无法走,就算是步行,也都非常不方便,这到底是啥子路啊?”

“可不就是,你们看到没有,又是碎石,又是木条棒子,还有那上面的铁条呢!据说啊,好像还是兵仗局产出的精钢来的,朝廷有告示,谁敢私自偷盗这精钢,那是抄家灭族的重罪!”

“这可真是浪费啊!修啥路不好就修这种奇形怪状的路,这还是路么?”

“……”

大部分旅人,对于铁路一无所知,因此,他们看到铁路样子之后的第一反应,便都是惋惜,以及想不通。

就连一些御史言官,都有为此提出质疑,说虽然铁道司属于宫内,可这么浪费,是不是考虑把人力物力用于改修官道更好?

不管他们想不想得通,在崇祯皇帝的亲自关注下,这条铁路的修筑进度没有丝毫被人干预。年后不久,铁路基本修建完毕,就只剩下通州和京师这边的火车站建设了。

这个时候,刘伟超已经在崇祯十五年年末的时候,也就是蓟州之战打赢之后,给了崇祯皇帝有关水泥的烧制方法。

因此,火车站的建设,都是以水泥材料为主。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经过考虑之后,就用修建铁路的俘虏人手,再征发部分劳役,下旨修建通州到京师的官道,改为水泥铺路。

因为刘伟超之前给崇祯皇帝讲过的一些道理,这次的征发劳役,不需要百姓自带干粮,而是由朝廷提供,管吃。

水泥修筑的好处,已经在部分地方得以看到。因此,这水泥官道比起铁路来说,更为世人所接受。一个个都是称赞不已,觉得这是一个善政。

雍正年间,这条官道修了大概十个月,但是,崇祯皇帝改用水泥修路之后,预计也就两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完成。由京师和通州两边一起修,最后合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