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朝闻道夕死可矣(3/4)
此时听到刘伟超这么一说,他便明白了,这是解决地方乡绅控制地方的根本之道,也就是开民智,不让乡绅再能愚弄地方。
想明白了这点,他便认真地点了点头。
不过刘伟超却还没说完,还在对他说道:“再比如说,对于一些新事物,读过书的人,就要比没有读过书的人更容易接受。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普遍都是读过书的国家,一旦国家有需要,就能立刻征集足够多的工人,就是能操作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机器,干那些他们从未干过的活,因为他们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能一下拉起足够的机械化军队,包括驾驶坦克、飞机等等技术兵种。”
对于这个,崇祯皇帝便一下明白,刘伟超是在拿那个时代的例子说事。不过相同的道理,如果读书识字的人多了,确实能比全是文盲,要更有用的多。
在古代这个时代,其实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不可与民知,换句话就是说,老百姓嘛,还是蠢一些比较好,这样比较容易听话。
崇祯皇帝在刘伟超两年多时间的熏陶下,虽然没有直接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他其实也是有被影响的。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崇祯皇帝已经知道,老百姓蠢一点,就容易被地方乡绅控制,对于他来说,是肯定不愿意看到的。
更不用说,如今的崇祯皇帝,其实对于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未必有多大的好感。
别的不说,那些地方乡绅一个个都是有功名的,他们做了什么事情?
还有,几乎满朝文武都贪污腐败,之前京师的所有衙门都停摆,那些有功名的官吏,还不是一样给他添堵!
要是大明百姓一个个都是读书识字的话,崇祯皇帝都有冲动,把这些国之蛀虫都杀了,也不怕没有可以用的人。
毕竟一旦读书识字的人多了,就算是没有功名的,可能用来当官的,相信也是有不少的。
有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又听了刘伟超说一旦朝廷需要,可以一下拥有足够多的工人和军队,顿时,他就欢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