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渡江(3/4)
正如孙刘两家在襄阳等地派有细作哨探,这么大的一场战斗,也瞒不过襄阳曹军。于是曹军南下试探,就顺利成章了。
此刻驻守南郡的吴将唯有吕蒙,部下兵力更是紧张,恐怕这时已将报急文书雪片般发往柴桑去了,也不知吴侯的援兵什么时候能到。
“军师的意思,是要我领兵若干,打着支援南郡吴军的旗号,渡江北上?”
“孙刘两家联盟,本来就是为了抗曹。曹军既然威逼南郡,我方身为盟友,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续之放心,这也是主公的意思。”诸葛亮正色道。
“然则吴侯那边?”
“续之此去,初时无须重兵,只领本部骑卒即可,主要任务是协同南郡守军、延缓曹军南下的速度,并向他们宣示孙刘联盟牢不可破。如此一来,可以视为主公向吴侯表达善意的举措,将会有利于主公与吴侯的谈判。”
“原来如此。”雷远想了想,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想法。
既然乐进、文聘的进军是虚张声势,那己方也以虚张声势来应对。数百骑兵北上,足够了。
从另一方面来考虑,庐江雷氏部曲经历了连番作战之后,需要休整,雷远现在能够比较容易调用的,也只有三五百名的骑兵。
只是……终究这些骑兵们,都是自家部曲中的精锐,究竟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还是得仔细斟酌,做些相应的安排。
考虑到方才取得大胜,各部将校尚未得到封赏,又要前往敌境,对于将士们的激励、鼓舞,也需要额外下些工夫。
相关立功将校的封赏、提拔,雷远来到公安时,原本有个腹稿。但如果这时候说出来,恐怕会给诸葛亮留下以为要挟的印象。于是他对自己说,终究战事未歇,不妨待到渡江事毕以后再提。
他问道:“容我稍作准备,两日,或者三日后出发可好?”
诸葛亮想了想:“两三日里,吕子明想必还能应付,续之自行决断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