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4/5)

这第二个问题就是询问朝鲜王国在国书中所提到的关于尊大明为宗主国,同时协助大明由北出兵攻击清廷辽东一带的事来。

“此乃我朝鲜为臣之道也!”崔锡恒叩首道:“陛下有所不知,我朝鲜虽之前被逼尊清廷为主,那是因为我朝鲜国小民弱的无奈之举,实际上,我国一直以大明为父母之国,早在我朝立国之初,就有‘愿言修职责,万世奉皇明’的祖训。而崇祯先皇遇难后,我朝也一直沿用崇祯先皇之年号至今,当初我国大王曾经有言:我邦之于明室,君臣之义,父子之恩,盖二百有余年。故义则君臣,恩则父子也。臣不可不祀君,子不可不孝敬父母,故朝鲜要谨事大,诚尊周。明虽亡,作为正统的化身仍然存在,故必须尊奉!”

“如此,足以可见我朝鲜对大明父母之邦的推崇。就连我王在多年前修建了大报坛,来崇祀崇祯先皇。还有我朝鲜大儒宋时烈生前更是主张崇祀先皇,临终前更让弟子修建了华阳洞,并在里面修建了万东庙……。”

崔锡恒的嘴皮不错,说起来一套接着一套,而且他讲的这些倒不是胡说八道,的确是有此事。

随着崔锡恒情真意切的讲述,再加上他慷慨解囊并带着咽呜的语气,倒是让在场许多文武大有好感。毕竟,前明亡至朱怡成起兵复明之间已有六十余年,在这如此长的时间内,朝鲜国居然依旧还在如此尊崇大明,尤其是继续使用崇祯先皇的年号和祭祀实在是难得。

从这点来看,表面上臣服清廷,对于朝鲜来讲似乎的确是无奈之举。毕竟小国寡民,做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三国时期不也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么?如此来看,朝鲜这个小弟还是不错的,也许之前大家还真是错怪他了。

崔锡恒紧接着又讲起了朱怡成复国之事,他直接把复明后朝鲜未第一时间来朝祝贺的锅直接甩给了清廷。

根据他所解释,完全是因为清廷对于朝鲜控制极严,朝鲜王国上下虽心向大明,恨不得插着翅膀前来祝贺,以重归大明怀抱。但清廷在朝鲜派驻官员,一举一动控制着朝鲜上下,使得朝鲜君臣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前些时候大明拿下北京城,清廷人心惶惶,再也无法对朝鲜实施掌控,朝鲜国王这才直接驱逐了清廷官员,派他前来大明朝贡。

崔锡恒真不亏是朝鲜难得的干才,无论说词还是表演都能打上满分。如果放在后世,一个奥斯卡金像奖是稳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