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晋江(4/4)

司务这么一说,沈若鸿就明白了,这是范左侍郎的嫡系权利下的部门-----户部中的户库。

哎,心跳加快,这太惊喜。

计算啊,他不用这么复杂的算盘也能胜任啊,虽然或许得磨炼段时间专门学会看账本。

跟以前管理母亲手下的铺子一样,不过那点钱流量好算计,单支单出不是复合式。

更何况这户部的钱财数字大,再如此复杂,咽了口唾沫。

司务看其脸色是紧绷绷,完全跟他脑海里的反应截然不同。

这里的最大的官是正四品的江郎中,一听这口音就是江浙省,老乡见老乡,态度倒是一下子热情的很,把他介绍完后司务就带着他退下。

初进户部得至少学习一周,才能正式进入岗位。

接下来就是拿到属于自己的令牌、官服,再制定属于自己的印章。

这账本上都是需要盖章的,责任是直接找到个人,权利越大越严厉。

于是自己一下午忙的团团转,换上了正绿色的户部官服,比从六品的浅绿色更大气些的颜色,不过上面的图案还是鹭。

或许是他心情好的错觉,觉得上面的鹭更精神。

熟悉户部规章和被笼统的介绍了各处的房间,到了申时过半是下值的时辰,但是他也没有说走,直接又等到半个时辰之后才离开。

此时下值很少人离开,看看范左侍郎的房间还是房门紧闭。

果然如同传闻一样,这户部尚书毕尚书是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属下都极为严苛能力强大的皇帝心腹。

若是在翰林院里,这时候早已是空无一人。

问了什么时候下值,司务一愣说道天黑都至少有一半留在这里。

他走出户部,回头望望这个在夕阳的照耀下存在感巨大的庞然大物,满是复杂之情。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道理还真是简单易懂。

大魏从立朝每年的税收是8000万两白银,这一数字到第三代魏武帝时期升至1万万两白银,也就是1亿两白银,此时正值盛世。

可谓是万邦朝圣,边疆内外无战事。

可是随后的皇帝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其后的魏德帝因为在位时间不过8年,在位年数太短,导致朝堂动荡不安。

而现在的每年总税收是5000两白银,就这还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挪移处处。

官员们的年俸都能照常发出来,沈若鸿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毕尚书的能耐简直是大海般深不可测。

可是明明百多年下来,这百姓人数已经比立国之初增长5成,按理说这税收和田地都该更高才是。

他现在真觉得自己-----百无一用是书生。

作者有话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清代诗文,黄景仁的《杂感》

上面皇帝的名号自己瞎想的,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