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瓶颈期(1/3)

没错,这就是王五处理的结果。

那夜在红楼地下室豪华套间,王五说自己是龚成。

之所以这么明目张胆地说,是因为王五调查过了,黑哥们智商普遍不高,论坛上说很好糊弄。

事实证明,真的很好糊弄,不过黑哥也挺会说,变着法想弄点好吃好喝和小钱钱。

所以王五顺着他的意思,鹿茸酒、大条牛鞭子、火烧羊腰子之类的不停上,可怜的小黑本来火气就旺,这一下火上浇油了属于是,不犯错误才叫奇怪。

手段很温和,结果也很好。

还干净。

唯一的问题是黑人说的那些话,给王五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没多久,王五以联系到了老黑家人为由,从警局拿到黑特派员的行李物品。

又一部手机到手。

也就在这段时间,王五派出去的人陆陆续续回来的。

其中有那么十几个没有任何成果,但其他人的收获都不错,几个带着模块设计备份图纸的,几个带着合作合同的,还有三个人竟然带回几条淘汰生产线!

现在这年代,国外的淘汰货在华夏就是先进东西,华夏工厂的淘汰货,那就是垃圾中的战斗机,烂得起飞。

但就这烂到飞起的东西,扔在王五集团也是宝贵的技术积累。

至此,原大风厂的职工们终于有活可做了——翻新这些手机模块生产线,随后改造。

五月底,在几位高技术人才的引领下,王五集团的第一条生产车间建立完毕,唯一的产品是手机听筒模块。

虽然这个听筒的体积比市面上等价的竞品稍微大了一号,但胜在质量稳定,比竞品耐用得多。

一堆销售人员洒出去,很快订单就来了,几个国产品牌表示在低端机上可以使用这个模块。

随后,龚成大笔一挥,在合资厂的地皮上修建一个车间,并注册“手机听筒模块生产厂”,员工全部从王五集团内部抽调。

集团总部,也就是原大风厂这里建立一条相同的生产线,就是听筒模块的改进研发基地了,前期负责改进生产线项目的技术员们也调了过去,持续改进生产工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