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余威之下(2/3)

天子刘洵心中暗暗想着:“虽然此时的儒生还远不像后世满清时代的犬儒那样不堪,基本上都是能够务实的,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是能文能武、或是有些可以傍身的才能,但是依旧不能太过重用,这些人太能辩解了,甚至能够为了自己的目的,而黑白颠倒!”

天子刘洵最担心的的一点,便是一旦儒家学说成为了官学,并且主导了朝堂,就凭儒家的理念来看,大概率的可能会削弱大汉帝国的尚武精神,这一点是刘洵所不能接受、也绝不可能接受的!

由此,天子刘洵此此刻开始对儒生产生了一丝警惕,对于儒家学说既要用、也要打压,但是决不能允许儒家主导朝堂!

当这些儒生、经文博士说完之后,一众列侯便纷纷站了出来,开始诉说着当年孝武皇帝的赫赫战功。

终孝武皇帝一朝,大汉帝国的将士们四面出击、开疆拓土,于漠南、漠北之战中击溃匈奴帝国,解除了悬在大汉帝国头上的利剑;而后汉军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将汉民族的领地向四面八方拓展。

孝武皇帝的四面出击之策,虽然也造成了大汉帝国国力的衰败,引起了百姓的困苦,但并不能就此否定其功绩。可以说,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都是害在当代、功在千秋之策。

天子刘洵听着众列侯的陈述和议论,心中也是激荡不易,的确:经过孝武皇帝的奋战,大汉帝国在此时基本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版图,而且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无论哪一样于华夏都是大功绩!

之后,大殿中的两千石以上官员也是纷纷发言,不过基本上都是在重复之前列侯和儒生的观点。

最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站了出来,说道:“孝武皇帝于国有功、于华夏有功,理应受庙号、兴礼乐,请天家降旨!”

光禄大夫丙吉、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度辽将军范明友等数十名文武大臣纷纷附议,众人一致赞成。

天子刘洵见状心中狂喜,自己这次出手终于切中要害,终于打破了霍光的封锁,办成了一件大事!

“朕,上承天命、下抚黎民,承蒙昔日孝武皇帝文治武功,才得以如今浩瀚炎汉之基业,如此,朕日夜以来如履薄冰,不敢有一日松懈,不敢有一丝焦躁……”

“……朕,诏令:尊孝武皇帝庙号、立礼乐!命群臣议之……”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丞相蔡义率领文武百官拱手说道:“诺!臣领旨!”

当日,在大司马大将军、丞相蔡义的主持下,御史、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经文博士以及文武百官经过数论辩论,直到傍晚时分终于拟定了方案。

朝堂决议:尊孝武皇帝的庙号为世宗庙,并在庙中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

而后,天子刘洵再次下达诏书:在孝武皇帝生前巡行过的四十九个郡国(约占大汉帝国天下郡国的一半)都建立世宗庙,接受天下臣民百官的四时祭拜。

当日,天子刘洵下令此番朝议的结论在全国实行。

很快,当年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再度成为大汉帝国上下的向往和骄傲,大汉帝国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孝武皇帝的赫赫武功光辉之下。

在孝武皇帝昔日的余威之下,天子刘洵的威望也随之上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