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又升级了(4/4)

这一回有二十四个男孩,十二岁到十六岁的都有,十六岁的就一个,十二十三岁的比较多,女孩子来了四个,都是十三岁,加起来二十七个新生。

当老师的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这一批新生和之前新生的区别,他们大部分家里都困难。

大队长说以后会逐步降低免费入学的学生岁数,十二岁以下的一个都没有。

有些人还不信,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直到看到他们真的在课堂里上课,还不用交学费,有人后悔了,找到了顾向恒:“大队长,我之前忘了报名了,我儿子他也符合要求的,他今年十五岁了。”

要是能去学校学会读写,学会算数,那半天的工分不要也行。

顾向恒不喜欢人出尔反尔,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个例外。

又加了几个人,这一年新生史无前例的超过了三十。

十五十六岁,在乡下,除了没有结婚,基本就是一个大人了。

来这里的有觉得便宜不占白不占来的,也有向江河这样,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

他们年纪大,定力好,如饥似渴的学习,这带动了大家和老师。

江明宗比之前更忙了,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他对要讲的内容早就熟烂于心。

但是新学期以后,他花了更多时间在备课上。

顾向恒和江景瑜在他们上课的时候在外面看过。

一个个腰板挺直,双目直视黑板,没有一丝杂音。

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好。

他们悄悄的离开了教室。

在路上,他们边走边说:“现在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八年,如果他们能够好好学习,等到时候,未必不能搏一搏。”

在这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真就改变了命运。

最不次,也是分配到政府单位、国企等。

而且待遇很好,基本会分房子。

直到后来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才降低待遇的。

前几批大学生,不愁前途。

江景瑜看向他:“恢复了,你要去参加高考吗?”

顾向恒:“……先看看到时候村里的发展吧。”老上级也有问他,以后有没有意向升去县里帮他做经济。

他说这边才刚开始,推拒了。

他一开始只是对上庄村,这个后来消失的村子有执念。

如果说走政途,一步一步往上爬,顾向恒揉了揉眉心:“我需要好好想想。”

去了县里,那还能一力拉拔上庄村吗?不行,他得要雨露均沾。

以后或许会,但是现在还不行。

江景瑜点头,“时间还早,慢慢想。”

不论未来走什么职业规划,都有能做的事。

顾向恒:“下一个节日就是中秋了,学校有没有跟你说要什么?”

江景瑜:“你提醒了我。”

每次过年过节单位都会发福利,有钱的福利好一些,没钱的福利差一些。

县城小学也是一个正经单位,也是他们村的客户。

他们学校的收入并不多,但每次过年过节正式员工该有的福利还是有的,像今年采购部的人就想要跟他们采购咸鸭蛋、香菇干,还有莲藕、腐竹。

他们采购的数量不多,也没有太贵的,加起来几件摆在一起送给大家做福利也算过得去了。

相比起学校,其他单位的就比较财大气粗了,比如食品厂,跟他们预定了几头猪,到时候杀了分给他们食品厂的正式员工。

他们正式员工就有几百人,每个人半斤猪肉。

上面的领导级别高的,会加一些,或者是直接上熏鸭熏鸡。

还有的单位,比如服装厂,他们还是预定了豆腐、豆干、腐竹、豆皮,另外还有鸡蛋鸭蛋混合包。

更少不了国营饭店,过节了,愿意去国营饭店吃一顿改善伙食的人也更多了,食材自然要准备充足。

顾向恒:“我记下了,供销社那边要的单子也送过来了,他们要了不少熏肉。”

说着,一脸笑意:“今年中秋囤的那些都能清光。”赚个满瓢盆。

江景瑜笑了:“钱越攒越多了,只是想要买机器,还是不够。”

“杨编辑那边也没有打听到那里有不用的机器或者是报损的机器。”

顾向恒微微叹了一口气:“慢慢打听吧。”

这个时候他们很多机器都没法靠自己,一些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只能依赖国外进口,但是国外他们怎么会把好的东西给他们,愿意卖过来的不仅仅高价,还是被淘汰的产品。

江景瑜:“如果我们能够做出口就好了。”

就算是在这个对国外关系卡得特别严的时期,也是有出口的,这些出口会换回外汇,然后再用这些外汇购买他们国家需要的东西。

只是这些都看的很严,以他们现在的情况说要出口比较难。

江景瑜突然想到了一样好东西。

不仅他们国家的人喜欢,国外的人也很喜欢。

不能出口,自己国家的人就能赚个满怀,要是改革开放了,这东西转做出口也容易。

顾向恒疑惑:“什么好东西?”

江景瑜笑了:“你知道吗,我们国家是八十年代中期才从日本买了机械设备,生产出我国第一根火腿肠的。”

然后没几年,迅速风靡全国。

顾向恒:“……”畅想了一下,未来是很美,现在卡在机器这一关了。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别急啊

二合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