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巍[05](发光。(二更)...)(1/5)
五十天前,德国巴伐利亚市,慕尼黑大学实验物理系教授办公室。
从事量子光学研究,在激光领域作出莫大贡献的德国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在午休时期接到一通来自《自然》审稿编辑的催稿电话,不由皱眉,敷衍两句保证会看最新邮件就迫不及待的挂断电话。
然后拿出最新一期物理快报继续看。
大概十分钟后便将物理快报阅读完毕,亨施叹气,最近实在没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新成果。
处于无所事事状态中的亨施偶然瞥见面前的电脑邮箱不停闪烁,不断提示他有新的邮件信息需要查看――事实上他每个星期都会定期查看邮件,而距离下次查收邮件还有两天。
那么,两天后再说吧!
本想继续无视邮件提示的亨施教授,想起《自然》的审稿编辑连续三天定时打电话催促他赶快查收审阅稿件,但是一直被他含糊混过去的事。
他从前也被《自然》的审稿编辑催过,不过很少见审稿编辑急成这样,三天不停歇的狂催!
当下又对邮箱里的论文升起好奇心,反正现在刚好有时间,那就看一看。
如果实在没意思,直接打回去就行。
亨施如是想着,打开了邮件箱,一见论文竟和艾瓦级超短激光脉冲的研究方向有关,眉头不由皱得更紧,因审稿编辑的狂催而升起的好奇和热情瞬间浇灭大半。
剩下还有一半是因为他看到通讯作者和二作作者都是张群芳。
他曾和张群芳有过交流,也曾读过他的论文,深感其学识渊博、与其科研成果的奥妙无穷。
至于一作……
“shengmingan?”
不认识。完全不认识。
他是张的学生?
亨施耐着性子开始看这篇论文,然而他已经在心里自动替这篇文章盖上‘pass’的红色印章。
原因无他,正是根据全球激光装置研究进程的形势判断,艾瓦级超短激光装置目前根本没人能制造出来!
哪怕只是一个全新方案!哪怕只是一个激光装置的建模!
全球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攻破1pw超短激光装置,即使科技强大如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最新方案也只是展望未来十五年内完成200pw激光装置。
而这篇论文方案的激光脉冲是多少?
1000pw!
等于说全球各国还处于骑自行车、准备制造汽车的阶段,已经有人造出最先进的战斗飞机!
不是很可笑吗?
难道不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吗?
虽然物理有时候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它更需要严谨的论证。
shengmingan?
希望他的论文不会像民科学者那样充满天方夜谭一样的想法,但愿张看学生的目光就像他面对物理时那样周密谨慎。
希望错误别太多。
而且他很忙。
不仅要带慕尼黑大学的学生,还得主持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量子光学研究所。
除此之外,他手里还积攒着几个不同的研究方向。
如果这篇论文浪费他的时间,他必定会用最严厉的词汇反馈回去!
带着这样挑剔的心情,亨施看完了摘要、正式进入正题。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陆陆续续回来上班。
代表着午休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整个慕尼黑大学如滚水烧开彻底沸腾。
但这份活力没有感染到亨施,他还沉浸在盛明安的论文里,保持着一个正襟危坐的姿势。
但见他双眉紧皱、唇角抿得死紧,面孔变得极为严厉,连目光都透着尖刀一样的锐利,仿佛调动了全身的精力、准备全力以赴去打一场极为艰难的战争。
而这场战争值得他严阵以待!
旁边的同事见状,不由产生好奇心,刚凑过去想看个究竟,却见亨施猛地站起、关闭电脑并抱起外套和帽子并语速飞快的叮嘱。
“告诉我的助理,取消下午的课程!我去一趟实验室,就算是火警通知我房子着火了也不必找我!”
说完,亨施匆忙跑出门。
留下同事作了个撞拳的动作惊叹:“看来亨施教授又有了新的灵感!”
……
慕尼黑大学物理实验室。
经过整整十三个小时的反复验证,最终建模结果都如盛明安论文预言的那样!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错误,流畅得不可思议!
每个步骤都仿佛精心测量、反复实验之后才将最完美的方案呈现出来!
而论文格式基本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老练――也许是作为老油条的导师修改过,但署名一作那就说明方案至少百分之九十九属于盛明安dú • lì完成!
只有dú • lì完成度高到99%,才会让导师甘心让出一作的位置。
这个盛明安应该还是个年轻的学者,能dú • lì完成这么大一个研究方向简直是――
“天才。”亨施长吁一口气,感叹道。
几天后,他回复《自然》的审稿编辑,不仅毫无修改的通过,甚至给予远远超过审稿编辑预期的溢美之词。
谁都知道德国人性格严肃拘谨,很少夸赞他人,尤其是在他们擅长的物理领域,更不可能看到他们对他人的褒扬。
但如果能够获得他们热情洋溢的赞美,那必然是因为足够出色,出色到征服他们并赢得他们真诚的敬佩。
审稿编辑几乎能够想象这篇论文以及来自亨施诚恳坦直的肯定将会在物理领域掀起多么大的风浪,不仅因为艾瓦级超短激光脉冲的突破,还因为特奥多尔?亨施带出荣获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学生、同时他本人也是20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荣光和他褒扬赞美带来的荣光,必然使这篇论文的作者扬名物理界!
***
五十多天后的这日,英国伦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旗下自然出版集团。
在听完审稿编辑的推荐理由后,期刊《自然》的总编决定查看那篇来自华国不知名物理学者的论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