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八大厂以及讨论(2/5)

国内电影历史上曾有十几家电影制片厂,其中以八家最为知名,后世称为八大制片厂,简称北影、长影、上影、珠影、西影、潇影、峨眉、八一。

长影,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北影,国内最大的电影厂之一;西影,第五代导演造星厂;上影厂,上海文化的缔造者……

199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推出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此前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国产故事片的方式进入历史,各大制片厂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商谈成为新的开始。此举把各电影制片厂推向市场,他们需要自负盈亏,这让各大电影厂生存压力剧增。

在此之前,国内电影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各大制片厂制作电影的费用大概为50万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制片厂以90万元一部的价格买断电影,然后中影公司向各个省的发行单位发放拷贝。

中影公司从总票房中拿走70%,24%留给各个省的发行单位用作院线的建设,剩余的6%上缴各省的财政。

随着国内电影业的持续低迷,1994年,广电部出台了348号文件,确定中影公司每年引进“十部”大片的惯例,至此国产电影市场开始出现了好莱坞大片的身影。

随着好莱坞大片开始在国内上映,优质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开始在国内电影市场攻城略地,一度占据年度总票房百分之五六十的份额,八大厂的日子越发难过。

面对好莱坞电影的虎视眈眈,这些进入市场后的大制片厂,由于“统购包销”的生产惯性,这些国有电影制片厂普遍不懂发行,电影内容和市场脱钩,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因此造成了入不敷出的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