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黑(3/5)

而且怎么说,他们的成分还是很安全的。

叶红秀这是才从惊喜中回过神来,数着到开学还有几天,不到那时候,她就感觉这是悬在半空,心里不踏实,数完了,就一头钻进了厨房:“这是你宁姨家出了不少力气,现在定了,咱们可不能空着手上门,孩他爸,我们拿什么上门比较好……”

在江景瑜解决了自己的工作的时候,顾向恒也要上任了,老队长离职,在他走时候,大队还开了个小型的欢送会,祝他以后步步高升。

老队长在村里还是很有人心的,办事不拖拉,不会故意卡着村里人的事,没有任人唯亲,现在他要走了,很多人都不舍得。

这不舍得里还有些担心,队长要高升了,那么新队长就要上去了。

对于顾向恒接任大队长一职很多人都是赞同的,虽然他还年轻,但是他却已经有七八年的入伍年限了。

他的身份给他镀了一层金光。

加上这本来就是他们村里人,大部分人都表达了自己的善意。

但是不少人也会担心,他能做好这个职位吗?

能带着大家伙往更好的方向奔去吗?

江元同:“新大队长上任讲话你也没去,挺热闹的。”

江景瑜挑眉:“我们新大队长最近有什么动作?”

江元同笑了:“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知道这火会烧到哪里?”

很快,顾向恒烧起了他的第一把火。

这个时候村里的干部从上到下分别是书记,大队长,副队长,会计,出纳,妇女主任。

大队有五个支队,五个支队分别有支队队长,另有每个支队的计分员。

顾向恒这第一把火烧的就是会计。

在之前交接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查账核对仓库粮食等的数量,确认无误了,才会签字。

当时仓库是没有问题的。

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支持的副队长给顾向恒下马威,还是老队长不在了,会计没有克制住自己的贪念,又或者是看不起新大队长这个毛头小子,会计陆陆续续的通过鼠耗,报损了两百多斤粮食,实际上全被他暗度陈仓到了他家。

当顾向恒带着书记副队长等人从会计家的库房找出被他做了记号的粮食的时候,副队长书记等人都不敢置信。

副队长痛心疾首:“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糊涂事?”

书记摇头叹息:“如果你有困难,说出来大家会不帮一把吗?现在闹成这样……唉!”

而大家是在尘埃落定以后才知道的。

毫无意义,会计这种贪污的大事引起了众怒。

这可是大家的粮食!

一个村子什么人都有,有的人不肯占集体一点便宜,也有的寻到机会就偷偷摸摸把集体的东西带回家。

比如在收割的时候悄悄在口袋里塞一把稻谷,在挖豆子的时候故意遗漏一些在地上让自己家小孩捡漏带回家。

但是这并不代表大家可以容忍别人这样大规模的挖墙脚。

就他们这小偷小摸的,要攒多少年才能够攒够两百斤?更别说还大半是细粮!

会计也是悔不当初,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原因他自己都说不清,或许是距离秋收没多久了,又是刚清点完,而且真的有老鼠,他儿子又要娶媳妇了,亲家要粮食,看着大队长是个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什么事,大概率不会发现,他就没忍住。

罪证确凿,没什么好说的,不论他有什么理由。

江景瑜问江元同:“会计最后怎么处理的?”

江元同:“把粮食还了,还赔了一笔钱,辞职,亲家也退婚了。”

江景腾耸肩:“不过我瞧着大队长立了威,打了副队长一个耳光,却并不高兴。”

江景瑜:“为什么?”

江元同猜到了一点:“咱们大队长是个善心人,这是瞧着大家日子不好过,心里也不痛快。”

村里人很多到了年纪也娶不起亲,比如帮顾向恒建房子的赵三石。

他们几兄弟都挤在一起,就算不说聘礼的事,他们成家了连个自己的房间都没有,哪家的女儿愿意嫁?

在村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新鲜事儿,会计这事一出,就在村里引起一阵热议,会计一家出门都会被指指点点,但没多久就换了一个话题,顾向恒给村里想了个创收的办法。

上庄大队靠山靠江,能种稻谷的水田不多,大部分是山地,所以他们种了很多红薯还有豆子。

红薯就是大家主要的口粮,豆子辅助。

顾向恒想的办法就是把这豆子利用上。

“很快就是中秋了,城里工厂每次节假都会给工人准备过节福利,我们的豆子可以做豆腐,我们村里有好水,做出来的豆腐很好吃,城里人也会喜欢,我们能用豆子豆腐换一些钱或者工厂的残次品,大家觉得怎么样?”

副队长提出异议:“这是不是过线了?”

顾向恒:“如果大家同意,我就去县城跑手续,办一个集体作坊,收入归集体,用来建设大队。”

大队干部商量了两天,同意了,跑手续的事交给了顾向恒,他会提出来就是有把握的。

然后召集村里众人做豆腐,顾向恒已经拿到订单了。

大家一起做豆腐干和腐竹,豆腐ru。

去做豆腐的也给工分。

叶红秀就被分去做豆腐,很多人都说她做饭好吃。

叶红秀:“……”

这些话都是他们家给顾队长帮忙做饭的事传出来的,实际上掌厨的人是她女儿啊。

叶红秀有些哭笑不得。

但这话她也不说了,因为她女儿没空。

白三婶羡慕的不行:“景瑜真的去县城教书了啊?铁饭碗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