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提意见(1/2)
正德十八年,四月初六,风和日丽,太子薛显受命出使北凉。
随行使团一共六十人,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送行的大臣站在城门口,直到瞧不见队尾才转身离开。
两边让守卫拦着的百姓纷纷议论起来,这回的使团可比去年厉害,有太子担任正使不说,还有刚打了胜仗的将军随行。
这回去,定不会再丢了齐国的脸。
“你说这太子殿下一年到头都不在京城里,可真忙。”
“你还不知道啊?太子殿下这一走,京城里六皇子和大皇子还不得分了他手里的权,听说,那平南王也进了宫。”
“你这都听谁说的?”
“我那表叔在刑部当差,听他说的。”说话的年轻人摇了摇头,左右打量后凑到友人耳边:“可怜太子殿下,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居然还被派到北凉那地方去,谁不知道连北凉的狼都比中原的狠,怕是凶多吉少。”
周遭忽然来了人,两个人连忙转身离开。
这话要是让人听去,怕是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
伴着和风,殷珩骑在马背上,一身常服,别提多悠闲自在,手里还拿着一把扇子,不像是出使,倒像是去踏青的。
不过,使团这一行人,没一个像是正儿八经出使的。
薛显扫一眼面前的人,忍不住笑了一下:“你倒是像一个出门踏青的纨绔少爷,怎么?这一趟觉得这么轻松?”
“苦中作乐,这你就不懂了吧?出使这件事就够累了,一路上要是苦大仇深的,那多累。”殷珩收拢扇子,盯着薛显:“这里会途径青州,我想去一趟。”
陈四死在了青州,只留下陈月这么一个孙女。
即使有宋史照顾,但那半年里陈四祖孙对自己多有照顾,当时离开得太聪明,殷珩心里始终有些愧疚。
连陈四死的时候,他都不在陈月身边,亏得陈月那么信任他,把他当成了家里的依靠。
听到殷珩的话,薛显点点头:“那倒是不必去城里,你要是想的话,安排宋史把那丫头带到驿站来。”
到驿站?
要是驿站的话,那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
殷珩去看陈月,必定不会一个人去,薛显也会同去,两个人一起去的话,使团怕是要一举告到薛瑁面前去。
宋史带着陈月到驿站,随便寻一个理由说是路过便好。
挑了一下眉,不禁笑:“那也好,这样的话,还方便一些,也少了许多事情,毕竟使团里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不说别的,怕是连墙根都恨不得听个一清二楚。”
殷珩太了解使团里的人了,鸿胪寺里,十个随行出使的人,有一半曾经跟他不和,剩下的一半大概全都和薛显有过节。
当年齐国国力强大,又是中原之主,占据中原多年,称得上富饶之地,所以鸿胪寺这地方成了香饽饽,是个赚钱的好去处。
一来事情少,二来油水多,不知道多少人奔着鸿胪寺去。
可薛显开始接手朝政的事情后,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直接烧到了鸿胪寺,直接让鸿胪寺那些浑水摸鱼、尸位素餐的人少了大半的好处。
鸿胪寺对薛显可是怨声载道,私底下不知道说过的多少薛显的坏话。
“殿下,这附近有一处休息的地方,不如大伙到那里去先休息一下,这可还有半日的路程,不养足体力,怕是要耽搁脚程。”
两人齐齐回头看去,见到是鸿胪寺的杨顺,不由一笑。
“原来是杨大人,怎么突然想到去附近休息?放眼一看,周围荒郊野岭,什么都看不见,哪里有可以落脚的地方?要是想休息——”
薛显看了眼邢风:“让大家原地休息,一炷香后启程。”
闻言邢风面无表情应声,转身便去同其余人说了几句,还在走的队伍听了下来,纷纷互看一眼,见薛显已经下马,才放心坐下,原地休息。
杨顺是鸿胪寺寺丞,算不得位高权重,但胜在得寺卿信任,所以这回鸿胪寺来的人里,杨顺是官最大的。
若换做了旁人,大概还会给杨顺一个面子,也乐意自己一身轻松,真绕路去什么五里外的酒家休息。
可这回遇上的是薛显,薛显一个当朝太子,若是在出使路上,领着使团的人胡吃海喝,怕是不到北凉,就先被薛瑁下了暗杀令。
“杨大人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殿□□谅,微臣先行告退,殿下好好休息。”杨顺见薛显的脸色,哪里还记得其余的,只是连忙道:“微臣告退。”
边上殷珩刚和邢风从别处回来,身边还跟着一个风牙,撞见杨顺离开,朝他点头示意,杨顺尴尬的点了一下头便回了自己的地方。
伸手把水袋递给薛显,殷珩不由笑了下。
“好歹是一个寺丞,给他一点面子也无妨。”
“绕五里路去酒家吃喝玩乐?那我这太子可以提前给别人了。”薛显打开水袋,仰着头喝了一口,连嘴角的水渍都还未擦掉就看向殷珩:“发现什么了?”
殷珩摇摇头,这附近没有伏兵也没有刺客,只有偶尔路过的几个农人还有遍地跑的小动物。
才出京城,刺客大概率不会这个时候出现,毕竟一旦在京城附近出手,任谁都想得出来是京城里的人下的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