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胜利即是正义(2/5)

王朗没想到刘和一见面就和他拉亲带故,反倒有些错愕,抱拳叹道:“多劳姑母他们挂怀,因家师杨赐逝世,我弃官到弘农服丧,见董卓弄权,便一直不曾应命,避乱弘农,此时董卓伏诛,恰逢马太傅出使关东,便随队一起到了中原。”

“原来如此!”刘和这才明白,原来王朗是给杨赐守孝去了,问道:“当今天下大乱,表兄来河北,莫非是要助我一臂之力?”

王朗恼怒道:“我本欲回徐州,不想马太傅到豫州却被袁术强留,还夺了节钺仪仗,将其软禁在汝南,真正岂有此理!我见诸侯如此跋扈,恐曹孟德尤甚,而伯兴统御河北,威望极高,先前又收到家书,故来相投。”

刘和大笑道:“表兄通晓经籍,闻名中州,海内所宗,若能得兄相助,必能叫士林归心,事半功倍。”

王朗因为在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而成为三国名人,被后世人所笑,但他在历史上的表现其实是一位能吏,治理会稽颇有政绩,为百姓称颂。

作为杨赐的得意门生,王朗才智过人,品行端正,是一位经学大师,在当时名望极高,倍受曹丕尊崇,而且为人恭俭节约,在弘农常用自己的财物周济他人,其实是一位高古之士。

“大厦将倾,一人之力毕竟有限!”王朗却摇头叹气,问道:“将军果真打算与公孙瓒休战?”

刘和无奈叹道:“赵太常持节讲和,焉能不从命?”

王朗却摇头道:“做大事者岂拘小节?公孙瓒已如风中之烛,旦夕将灭,将军何不一鼓作气将其消灭?横大河之北,统御河北四州之地,延揽英雄,务悦民心,则可立世祖,救万民之命,此诚建功之时,不可犹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