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一手烂牌的错位人生(16)(2/3)
齐凌芳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发,出去拿了本相册回来,坐下陪她聊着天,仔细地跟她说相册上的人都是哪边的亲戚,或者哪边的朋友,还说计划过两天就开个小型聚会,给大家认真说下她回来了这件事。
姬离都一一点头,默默记下。
-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陶可欣把自己关在屋里闭门不出,任王姨去叫也不下来。
陶书宇虽然有些不忍,但也没有主动去叫她下来,而是和自己的家人们坐在餐厅里,静静地用起餐来。
半晌后,还是姬离说:“王姨,拜托你一会给她送份饭吧。”
王姨诧异的看了眼齐凌芳,然后才点头应下了。
她在陶家呆了很多年,陶家人对她也很亲近随和,平时说家事的时候一般也不会特意避着她,所以上午她也听到了姬离对的泣血话语和声声质问。
平心而论,如果她是齐凌芳,说不准就立马直接杀去孔家找那对狗夫妻对质算账了;
但平心而论,如果她是陶可欣,虽然难保一时心情很难接受,但也会立刻傲气的离开陶家的。
但可欣她却偏偏一直没给个准话,还负气的自闭房门不出……她平时不是挺大大方方的吗。
唉,不过也难怪。毕竟还是小孩子,一下子家境从天上到地下了,有几个人能接受得了?
正所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
饭后,姬离帮着王姨收拾了下餐桌,然后去客厅角落里的书架上找了本书拿回房间去看。
不知道王姨会是怎么处理的,反正那陶可欣爱吃不吃,不吃拉倒。
但说实话,齐凌芳对陶可欣的态度如此坚决这点,是姬离原本也没想到的。
因为按理说,她可是倾心抚养了陶可欣快十七年,哪怕没有血缘关系,多少应该也是有比较深厚的母女情在的。
但在看过手上这本书之后,姬离就转变了想法。
这是一本探讨亲子关系的心理学书籍,上面在页头页脚上做的批注呢,字迹娟秀而不失风骨……显然只能是齐凌芳的手笔。
或许是她对于幼时的陶可欣心存太多疑惑,所以才买了很多亲子关系、母女关系的书来看的。
从那注脚上来看,齐凌芳显然是反思过不少次,但只能说陶可欣的表现实在是太令她失望,所以在发现她并非自己亲女儿、而在见到自己亲生女儿时心中下意识生出的那种悸动,才促使了她那么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的吧。
众所周知,男人们最害怕被戴绿帽子,不知情的给别的男人养孩子,但殊不知大多女人其实也是如此。
什么后妈继母接盘女……有几个能毫无芥蒂、真心实意对待非亲生的孩子呢?
在科学界有个学说,说母亲之所以比父亲更护崽、更发自本能般的去照顾幼崽,是因为她们经历了“怀胎十月”的艰辛过程,而男人们并没有。
在幼崽还未被生下来之前,母亲就已经和TA建立起来了联系。母亲提供的一切、比如血和肉都是TA的生命之源,母亲的一切情绪体验也都能随时传递给腹中的TA。在幼崽出生之后,对于母亲来说呢,之前那种汹涌而虚化的情感就变得实体化和具体化了。
所以人们才充满仰慕和敬畏的赞扬说“母爱是一种本能”,而没有谁会去说“父爱是一种本能”。
也正因如此,孩子们也都更会发自本能的去爱护、依恋母亲。
这一点,其实也是男性嫉妒母亲生来就具有的“优势”的根本原因。但他们却忘了,在怀胎十月过程中母亲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可能无法挽回的某些后果。
……仔细回想之后就能知道,在刚见到姬离不久、去医院做亲子鉴定之前,齐凌芳的神情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眼里甚至也隐隐有泪光了。
那是一个母亲在看到自己亲生孩子的时候,最为本能的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