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图书字画】(2/5)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安装最新版。
同时又非常惋惜,北京渊阁书目有四万多册,如今保存下来的还不到三成。
并非毁于兵灾战火,而是保存不善所致。
有被虫蛀的,有发霉烂掉的。还有大明的内阁、翰林院官员,经常借职务之便,把渊阁藏书给顺回自己家,早在万历年间就只十存二三了。
普通百姓渐渐散去,读书人却越聚越多。
终于,又听官员喊道:“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目录60卷,正22877卷。初稿已毁于南京渊阁,正本全部遗失,副本悉数完好。请予清点交接!”
围观的读书人,争相踮起脚尖,想要看看永乐大典长啥模样。
李自成离开北京时,曾经放过烧过皇宫,但起火面积不大,满清皇帝小小修缮就住进去。
因此,永乐大典的正本,不可能毁于战火当中。
但正本又确实一册都不剩,最大的嫌疑就是嘉靖,很可能全套永乐大典做了陪葬品。
在嘉靖之前,明朝皇帝没把永乐大典当回事儿,就连朱棣自己都懒得翻看。
唯有嘉靖,对永乐大典爱不释手,经常随身携带阅读这套书里,有大量验方,可以用来炼丹修道。
嘉靖晚年,突然让人抄录永乐大典副本。嘉靖死的第二年,正本存于渊阁,副本存于皇史宬。但从此之后,正本就找不到了,也没人再提起过。
一连三天,南京城外都在验收交接。
最后搬出六十多个箱子,全部属于残次图书,虫蛀、发霉、火
烧需要翰林院和钦天院尽量修复补全。
朝会。
钱谦益率领翰林院博士出列,拱手道:“请在永乐大典之基础上,修订编撰一套民始大典。便是这永乐大典,老臣在北京阅读时,也发现了多处错漏,非得重新修订不可。”
“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