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活时争口气,死后图个名(2/4)

走近城内,可见南面是一座结构片楼,匾文阳面为“蓟北雄关”,阴面为“金汤巩固”。

城内街道不作棋盘式布局,由数十条死巷、活巷、丁头错位构成,称“八卦街”。漫步其间,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杨霜边走边欣赏中,跟随侯文山来到一处雅致宅子。

来到正堂,杨霜坐在了上座,侯文山说道:“殿下,末将已经命人去准备酒菜,稍等片刻!”

杨霜挥挥手,让侯文山也坐了下来,笑道:“侯将军莫要拘谨,放轻松一些,你是此间主人,是本王途径叨扰了。”

“末将奉命守关,不敢有丝的松懈。”侯文山恭敬回道。

杨霜笑了笑,脑海中回忆起侯文山的资料。

此人也是将门之后,他父亲曾任右卫将军,也是位骁勇将帅,十几年前和突厥对战中,因为情报有误,误入突厥圈套,以一万战五万,最后战死沙场。

他大哥则死在了对契丹的作战中,所以侯文山对突厥和契丹的仇恨是最强烈的。

侯文山子承父业,文武双全,算是一位儒将。

杨霜和李靖分析了关内外可能投靠外族的将领,首先排除的武将中就包括侯文山。

但如果李靖的推测是真的,契丹和突厥在布一场大局,那么如何拿下黄崖关绝对是他们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所以蓟州刺史杜晓是一道暗棋,会伺机而动,和外族里应外合。

但这还不够,对方肯定还有其他手段。

而对杨霜而言,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想要破坏外族的阴谋,侯文山便很关键。

如果能保证侯文山是忠于大隋,那么便可让他提前做好准备。有了提前准备的黄崖关才会固若金汤,就算外敌里应外合,也能坚守这道防线,等待

援兵,并且让京都无后顾之忧。

这番念头只在片刻间,杨霜便问道:“久闻侯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对了,侯将军家中还有何人?”

“母亲尚在,定居老家涟水,妻儿在家中照顾母亲。”说起家人,侯文山脸上展露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