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1)

其实真相是小时候他被大鹅咬过……

第二一大早,县城内外就贴满了寻人告示,考虑到不少百姓不识字,肖明成还特意派了人敲锣打鼓走街串巷的口述。李孟德和孙青山带人去各处布庄、饰品铺子询问,开始了漫长枯燥的走访。

平山县虽不算特别繁华,但县城内也有数万百姓,各类大小店铺不计其数,想想就叫人头皮发麻。十几个衙役光靠两条腿走,直觉腿儿都细了好几圈,说得口干舌燥,每天喝进去的水都能浇地了。

度蓝桦和阿德也上去帮忙,每日早出晚归,可一直等到到第四天,快进九月了,才由李孟德那队打开突破口。

“点心铺子和布庄接待的人太多,伙计们都记不得了,”李孟德道,“倒是那三支绢花,因是小摊老板娘自己做的,记得很清楚。她说八月二十二那天来了个熟客,叫万鹏,是本县孟塬镇人,因为经常来她店里买些胭脂水粉之类的,是出了名的疼媳妇,所以认得。”

八月二十二,正是他们发现尸体的三天前,与推测相符。

“当时万鹏可有什么异常吗?手上是否有伤痕?”度蓝桦问道。

原身度小姐从小娇生惯养,哪儿吃过苦?这几天着实给她累废了,两只脚底布满血泡,简直惨不忍睹。现在找到线索,也就意味着走访告一段落,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人都发自肺腑的高兴。

“卑职特意问过了,老板娘说记得清清楚楚,挑绢花时万鹏两只手完好无损。”李孟德道。

“他之后去过哪里知道吗?”如果万鹏去买绢花时还没受伤,那么极有可能伤口就是凶手造成的!但那块男式玉佩又怎么解释呢?

李孟德点头,“因是熟人,老板娘还与万鹏玩笑,说何必午饭都不吃就急忙家去,倒不如歇一天再趁清早走。万鹏只是憨笑,说不如省下一日花费给孩子买点心吃,且能早一日家去团聚也好。”

随着他的讲述,众人眼前渐渐浮现出一个性格憨厚老实,能干又顾家的好男人形象,可现在他死了。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也不知过了多久,肖明成才发话,“去孟塬镇寻找万鹏的家人,让他们……来认尸吧。”

葫芦湾就位于平山县城和孟塬镇之间,如果他没有猜错,万鹏应该是想尽快见到家人,所以才从葫芦湾那边的山上抄近路走,然而就在那里遭遇不测。

第二天一早,去调查玉佩来源的孙青山就跑了进来,难掩兴奋道:“玉佩的主人找到了!”之前衙役们带着那块蟾宫折桂玉佩绕城跑了好几天都一无所获,眼见调查陷入僵局,大家都有些焦躁,孙青山就自掏腰包请兄弟们去吃饭,也好提提士气。

说来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群人在外面跑断腿,狗毛都没找到一根,偏进了饭庄,习惯性将那玉佩给掌柜的看时,掌柜的却说认识!

原来那家饭庄后头也供住宿,前年有几个书生来预备县试,其中有个叫贾桂的,学识不错,掌柜的就想着若来日高中,也能结个善缘,故而平时颇多照顾。

那日贾桂不知从哪儿弄了块玉料,琢磨着找人雕刻成好意头的玉佩,一来图个吉利,二来出入也体面些。只是他找的玉料就不大好,又不舍得工钱,等闲玉匠根本不愿意接。后来还是掌柜的主动提起,说他老丈人就是个玉匠,只不过早就不干了,正在家闲着没事做,倒是能帮忙雕一回……

“卑职已经让掌柜的丈人看过了,确实是他亲手雕刻的没错,那桂花的纹理中还有他的独门标记。”孙青山道。

大家一起出去找线索,偏李孟德那小子抢了先,着实叫他这个老大哥面上无光,这几天私底下没少着急上火。如今总算有了眉目,可算能挺直腰杆了。

“那个贾桂是本县学子?”肖明成问道,“可知现在在哪里?”

“他中了秀才,正在县学中读书,预备来年乡试。”

竟然还是有功名的?度蓝桦扬了扬眉毛,下意识看向肖明成。

“传贾桂前来问话。”肖明成的脸色实在说不上好。

他自己就是寒门学子出身,自然也希望与他家境相仿的后辈们都能安安分分读书、堂堂正正做人。可贾桂中了秀才,又在县学中受朝廷资助供养,竟然还跟人命案扯上关系,着实令他不快。

十年寒窗苦,你就给本官弄这些?

县学就在城中,孙青山很快就把人带来。度蓝桦打量了下贾桂,约莫二十三四岁年纪,身材瘦削,长相倒是蛮斯文。不过他最近大概没睡好,满是血丝的眼底青黑一片,整个人看上去就很惊惶不安,孙青山只轻轻一推,他就如惊弓之鸟般打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