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百代过客是光阴(1/5)
大明三年五月初八,刘骏令蔡兴宗奉旨宽慰广陵,随新任刺史沈庆之共赴南兖州,并下诏令先前屯兵布局广陵边野的豫州刺史宗悫,徐州刺史刘道隆,兖州刺史沈僧明等刺史收兵驻府。
又因为当日朝堂之上谢庄向皇帝提及到了原竟陵王府记事参军江智渊尚居建康,诗文造诣颇高的刘骏知道江智渊喜好文学,辞采清新富赡而泛生惜才之心,除授其为中书侍郎,礼遇尤重。
数日后,广陵之变已然胎死腹中,南兖州之危局皆然解除的消息传至了江北诸位刺史当中,反应各异,大多悉数领命。
其间最为高兴的便是司州刺史刘季之,本就因为广陵欲变而惶恐不可终日的他已然收拾好了诸多行囊准备赴往建康以证忠心。
如今数日难眠的刘季之得知刘诞亲赴请罪,可谓是心上石头落地踏实,总算是得以安枕入梦。
而刘季之若是知道了在原来历史的发展轨迹中,放弃官职南逃建康的自己会在途经盱眙时,遭逢太守郑瑗怀疑刘季之是刘诞的同谋,被其所截杀而一命呜呼,且不知会如何作想。而更甚的是,此事后来竟不了了之,可见当时广陵之变的混乱。
有人欢喜有人愁。年近六十的宗悫对此尤为郁闷,他素有大志,少年便有乘风破浪的志气,就是如今身为豫州刺史,亦是觉得豫州太小,尚不是他大展手脚之处。
在得知刘诞矫杀天子亲军,他尤为兴奋,当即上表朝廷,自请带兵平叛。几日后,朝廷命令他们布兵裹挟广陵,宗悫便于当日领军出发,正值如今屯兵多日欲要亲乘驿马入朝请战之时,朝廷发来了这退兵诏令,他尤为失落。
宗悫大手紧握文书,放声大叹:“他竟陵王不是素来刚烈吗?怎么就主动负荆请罪朝廷了呢?”随即含闷引兵返回寿春。
另一方面,原吴郡太守顾琛,西阳太守张牧等竟陵王旧部知晓刘诞服罪建康,皆纷忙秘密销毁掉自己与刘诞的交往文书,一切宛若寻常。
再是数日后,右卫将军垣护之、虎贲中郎将殷孝祖、龙骧将军卜天生等将领,率领年前缓赴青兖二州进击北魏的京畿禁军班师回朝。
刘骏携带太子刘子业及皇八子刘子鸾亲自乘车与诸多近臣共出宣阳门,于宣武场大营设宴犒劳北归将士。当夜营内觥筹交错至凌晨,纵日白里鼾声如雷,可谓将士尽兴方休。
年少的刘子业及年幼的刘子鸾并无饮酒,只是随从皇帝走了个司仪式过场,但这份尊荣却是尤为华贵的。刘子业看向自己这位面容仿若洋娃娃般精雕细琢的年幼弟弟,两颗富有灵气的大眼睛格外纯真无邪,少年的心中不知所味。
他知道,历史上的刘子鸾自小便聪慧异常,深受刘骏宠爱,后来却是为废帝刘子业所赐死,年仅十岁。临时前的刘子鸾更是说出流传千古的遗言:“愿身不复生帝王家。”何其令人唏嘘哀哉。
另一方面,北魏戍守滑台蠢蠢欲动的大将张怀之连续数日遣派斥候暗入宋境打探谍报,接连不得刘诞据城反叛的消息,张怀之有些郁闷,只得一脸疑惑地看着长相成熟的源思礼,两粒鹰眼细细打盘这位髯须年轻人,黑溜溜直打转,就像是在说,你这小子给我带来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怎么如今刘宋那边还未起动静呢?
源思礼颇显无奈,谍报一事,瞬息万变,素来是真假错乱。张怀之与源贺关系较好,碍于叔侄情面,遂调遣八百轻骑夜探东平,数日后为宋将庞孟虬引兵击退。至此源贺所献的南下广陵汇应刘诞一事已为空谈,不复实际。惹了一鼻子灰的源思礼回想起临行时对自己娇妻所言的少年狂一语,不免暗自羞愧,只得重返信都。
于是,广陵之变看似来得滔天汹涌,最终却是以尤为和平的方式所告终,宛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刹那间,不窥风雨,只见云销日照,万里彩旌迎天明。
刘子业负手静观清秋湖,蓦见隔岸杨柳飘絮,期间一片绿叶随风吹拂而来,一番凌空作舞过后,依依婉婉打入水上,回首转转旋旋,作风倩止,竟是皈依水灵。
少年伸懒腰身,桃眼潋滟,显然对此次广陵欲变终归和的结果尤为满意,这是自己穿越以来目前所经历的最大改变,他有些窃喜自己所为的诸多小把戏,虽然多有糙略,但所幸最终所促成的结果是极为好的。他纵然缓息,察心中百感交集,怀气入肺便是满足,不禁暗叹一声,原来这就是成就感呀啊。
同时,少年的心中还有一丝隐点,那就是数月前那位特地来自己东宫谈及皇帝怒出含章殿的那位宛若神出鬼没的不明宫女,虽不得面容,却仍记其声袅袅。虽然并非大事,刘子业却依旧捻记于心。
又是一叶柳叶皈依湖面,圆伞盖过斜影,少年仰头望去,只见高挑女子四指勾握起一把素雪泼墨油花伞,正是娉婷而来的何令婉,虽然遮阳效果尤为不佳,心意却是极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