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七十七章(1/2)
行馆离皇城不远,四四方方的行馆内外都有大内禁卫严守,别说生人,连朝廷官员进出都要有文书或手谕。
心下猜到了对方身份,顾烈在路上已经琢磨了好几遍临行时楚昭炎交代的话,无非是陈禹的目的。
一为楚昭和,二势必跟皇位有关。
从行馆走到对街酒楼,顾烈才踏进酒楼,就有人拦住自己,确认了身份后,毕恭毕敬地领着他上了二楼雅间。
转过廊道尽头,顾烈抬眼见雅间外两名劲装打扮的人守着,面无表情,手中的刀一看就暴露了身份。
两人在门前停下,领路的人朝两名侍卫欠身,恭敬道:“顾大人已到,有请顾大人在此一叙,我家主人在这里面等你。”
“有劳。”轻点一下头,顾烈看着大开的门,隔着一道屏风,只能隐约看到后面坐着的身影。
跨过门槛,听见门在身后关上的动静,略一挑眉,抬眼看向屏风后的人,径直绕过去,不意外地在对方身上看到了一块玉佩。
龙纹玉佩,雕刻的纹理与大楚不同,更为内秀精致,花纹繁复。
顾烈心中暗想,看来这一路上不止有赤炎卫开路,还有这位陈国太子的人接应。
两路人一路开道,他们的面子真是不小。
走至桌旁,顾烈打量着眼前的俊朗青年,二十四的年纪,和楚昭炎一般大。
不知怎么,顾烈恍惚想起那次来劝架的经历,眼前的人比那时要年轻不少,身上还不见称帝后的稳重。
“太子殿下,久仰。”
陈禹闻言抬头,伸手为顾烈引坐,倒了杯茶推到他面前:“顾烈顾国公,久闻大名,不如一见。”
“过奖。”
拿着杯子,并不着急继续往下谈,顾烈对陈禹找上自己的原因,能猜个七八分,剩下的二三分还需要在这里陈禹确认。
这种事,占据主动就是被动,顾烈和楚昭炎想法一致,得让陈禹先开口。
从踏入陈国边境后,他们的行踪就在陈禹掌控中。
旁人眼里,陈禹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保护楚昭和,毕竟求亲书是他亲自写的,为爱慕之人保驾护航并非什么见不得光的事,还得了一个痴情的名声。
只是,身为一国太子,光有痴情和善于周旋,定然不够。
他想看看,这个陈禹究竟还有什么底牌。
慢条斯理饮着茶,都在等对方先按捺不住开口。
顾烈胸有成竹,先坐不住的人,一定是陈禹不是他,毕竟不管是他还是楚昭炎,都不需要借住陈禹的势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不到半柱香,陈禹开口打破沉默:“不知公主殿下她,这一路还习惯吗?”
“远赴他乡,再怎么适应,也终归是谈不上习惯,不过,以她的脾性,迟早能说服自己适应。”
陈禹闻言,稍稍放下心,却又打量起眼前气定神闲的顾烈。
西京城里的事情,早已从各国探子和往来商人口中传开,比起从前定北军少将军的名头,如今已位极人臣的顾烈,在九州的名声更响亮。
方过弱冠之年,能搅得朝堂局势变动,将皇亲国戚拉下马,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若不小心提防,日后说不定就栽在他手里。
放下杯子,陈禹收起心思,有些自嘲的开口:“其实我并未抱太多的期望,楚王会答应这次的联姻。”
对陈禹的不自信,顾烈略略吃惊,毕竟陈禹年轻气盛又是太子,怎么都该意气风发,竟然会在这件事上露怯。
定了定神,顾烈直接道:“信上所言,有几分是殿下的?”
这么鲁莽的问题,不像是从顾烈口中问出,实在太过莽撞和不计后果,可是顾烈必须要保证陈禹对楚昭和的心。
并不打算给陈禹深思的机会,连着追问:“殿下是个明白人,该知道她对大楚而言,不仅仅是长公主。”
“不及心中所想三分。”
陈禹坦然回答,不意外从顾烈脸上见到惊讶,更明白今天他想要得到顾烈的信任,就必须要表明态度,不会那么容易过关。
想了想,又道:“当年去西京时,我还不到弱冠的年纪,但我一眼就记住了她,实不相瞒,在那之前,父皇已经决定在我回去后,为我选定一门亲事。”
在迎接使臣的烟火中,站满人的阙楼上,陈禹望着另一端众多女眷里的楚昭和,只觉天上的烟火纷纷黯然失色,眼里心里都只容得下一人。
从回忆中抽身,陈禹见顾烈脸上的惊讶,突然有些不好意思,轻咳一声想要掩过刚才的失神。
顾烈失笑,伸手拿起杯子朝陈禹道:“往殿下日后也能记得今日所言。”
“恩。”
解决了楚昭和的事,自然轮到另外那二三分。
临行时,楚昭炎手中密探来信,陈王似有急症,但上下瞒得紧,除了几位皇室的人外,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听闻这几日宫中太医昼夜不分,陈王身体有恙?”
“父皇年迈,不由有太医在侧日夜照顾,为人子,也只能在一旁侍奉,为他分忧,以尽孝心。”
陈王早年征讨四方,留下病根,晚年身体大不如前,膝下儿子不少,偏生陈禹只占了一个嫡子,前面还有几位兄长。
几位兄长虎视眈眈,对陈禹这个太子暗中不满,但碍于陈王,只能选择隐忍。
若陈王能在清醒时禅位,那自然功成身退,将皇位传给器重的陈禹,可惜天不遂人愿,如今身体每况愈下,怕是——
闻言顾烈了然点头,收敛起笑意,正色道:“殿下想要我们做什么?”
“免去一场兄弟阋墙,我不想看到手足相残。”
“让你顺利登基?”
“顶多三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