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同志(3/5)
杨芳本来还有些担心家人的安危呢,没想到黎汉明已经想到前头去了,闻言不由一阵感动,连忙抱拳谢道:“末将多谢明王,今后末将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走,我们进城!”黎汉明闻言顿时笑了笑后边走边问道:“如今贵阳是个什么状况?”
余茂林闻言连忙跟上后边走边回道:“回大帅,内外九门皆已控制,不过大小官员早已弃城而去,各级旗人将领也已在大战中战死,另外内城近三万余旗人皆已控制。”
“旗人有这么多?”黎汉明闻言一愣,他以为贵州这里这么偏僻,总的能有个一两万就算多的了。
余茂林点了点头解释道:“回大帅,据末将调查得知,包括汉八旗在内,贵阳原本只有一万多点的旗人的,其他的大多都是遵义、大定以及安顺、南笼等地逃过来的。”
“哦,原来如此!”黎汉明倒是把汉八旗这群汉奸走狗给忘了,经余茂林提前才想了起来。
重庆府,江北厅。
顾德全和赵秉渊相见后,并没有直接开口劝降,而是关怀一阵后问道:“据在下所知,少钝兄曾任缮书处分校官参于过《四库全书》编纂?”
“正是。”这是乾隆四十八年的事,赵秉渊虽然不知顾德全为何提及此事,但也没什么好否认的。
顾德全见状不由分说的就开骂道:“依在下看来,你们那不是在休四库全书,而是在大肆毁书,而尔等身为汉人,却帮着化外蛮夷毁灭我们老祖宗的学识,也不知少钝兄可曾有过羞耻之心?”
明清是中国君权高度集中的时代,两个朝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清朝这个后起之秀也经常模仿前明以超越,而明朝永乐盛世中修了一部“永乐大典”,清朝康乾盛世中的乾隆不甘寂寞也修了一部“四库全书”,其用意显而易见。
但是最后永乐大典的地位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获得中西方一致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而四库全书却被很多学者不屑一顾,称之为四库毁书。
不说后世的学者,就连当代的大多学者也是痛心疾首。
因为乾隆在命人编撰四库全书这个过程中毁了不少不利于统治的书,一举两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