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下压的赌注(3/3)
不得不说,整个部门,王立松是唯一一个被曹平生视作真兄弟的人。
想当年他曹平生一个人单枪匹马来到明和证券,单独成立了自己的部门,说好听是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说不好听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除了外聘人员,整个明和证券的投行体系十五个平行部门中,只有王立松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曹平生当时一个项目都没揽到的部门。
在投资银行,手中没有项目,就如同歌手没有舞台,演员没有戏接,球员没有赛场,老百姓没有工作,是会饿肚子的。
曹平生深知在他最苦的时候,眼前这小子都愿意跟着他,现在日子好了,又怎么能甩下他不管。
一向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曹平生,人生中第一次驻足犹豫,就是因为眼前这个眼睛都笑成月牙的青年男人。
“臭小子……”曹平生狠狠朝王立松补了一句,转头望了望风控那四个依然在说笑的专员,而后瞄了一眼手机,不出意外,屏幕上显示有两个王暮雪的未接来电与一条短信:曹总,我已经到风险控制部了。
曹平生很满意地拿起了一根牙签,不慌不忙地边剔牙边想,从小到大就衣食无忧的大小姐,你就站在那里先饿着吧!
以下是作者感言分割线:
————————————————————
1、有些读者看到一些章节时会萌生出“怎么会这样?”“怎么会那样?”的问题,上雪很欢迎你们,因为说明你们是新雪蜜。若是熟悉上雪文风的老读者都会很淡定,然后告诉自己“不可能这么简单”。
2、本文虽说是局中局,但所依托的背景仍是现实生活,里面主角所遇之事很多都曾真实发生过,台词并没有夸张化处理,你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应了一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3、上雪不希望将这本书写得如市场上一些专业书籍那样生硬,更不希望将金融这个领域弄得很高深。
上雪的目的很简单,本书所涉猎的所有专业知识,希望读者只要看了,都能比较轻松地看懂,正如前文提及的存货分析,同行业分析以及对赌协议。
我们拿对赌协议来说,如果上雪这么跟大家解释:对赌协议其实就事一种期权,就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融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投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
上雪估计很多行外人一看就会直接跳过,为什么,因为不容易看懂。
没有学过金融,或者不在金融领域工作的人,一般是不知道什么是期权的,更加不用提上述一大段一看就头晕的专业表述。
这样的段落在上雪看来,用来考试还可以,用在小说里,就是赤裸裸的无效段落,毕竟点进来看书的大部分孩子都是想了解什么是投资银行,了解投行人的生活与其他领域的人有什么不一样,仅此而已。
最后,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上雪,新书需要呵护,求收藏,求推荐,求新书踊跃留言!留言多了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