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原配在朝堂(4/4)

也有些很稳重,刚开始惊讶了一下,之后就沉浸在了答题中。

考生从十多岁的少年,到五六十岁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有,涵盖了各个年龄层,五六十这个年纪还不放弃,也只能说一句有恒心。

试卷发下去,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对这些题目有没有把握。

苏荞初时不时的会起来走走,看看他们的答案。

走到哪里,谁就紧张。

所以还没有谁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到无法答卷的。

这些考生目前来看不错,有些是家贫,有些家里有能耐的,都事先打听过她的偏好,比如她喜欢文风华丽的,还是文风朴实的,比较保守,还是比较激进等等。

知道了主考官的喜好,这样子能够向主考官靠拢,提升录取率。

只不过市面上的那些偏好有几分真几分假,也就主考官自己知道了。

苏荞初批卷的时候看到了几个让她眼前一亮的好苗子。

一个是白熊县的县试第二,一个是乌头县的县试第一,还有一个是织云县的县试第八。

织云县的这个县试第八逆袭了,由第八名上升到了第一名,他叫连松。

苏荞初记下了这个名字。

然后就没有她的事了,他们要在八月的时候参加院试,过了才能拿到秀才功名,这些童生们也不知道能够过几个。

文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看得到成绩的,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钟同知被苏荞初使唤的团团转。

他是二把手,一把手喜欢到处跑,他这个二把手少不得就要留下来坐镇,虽然因为他们两个一条心,这些世家乡绅们没有不识趣唱反调的,仍旧有很多事情需要协调。

而且外地的商队越来越多了,还有南方的商队特意为了味精过来的。

越繁华,越忙碌。

水原府这样,钟同知心里高兴,好像现在又找到了当初做官时的念想,看着百姓越来越好,为当地造福,一时半会儿的也忘了那些种下去的蔬菜,直到收割了,然后这些不值钱的蔬菜变成了糖,还有白花花的、价比黄金的霜糖。

日进斗金不是梦。

钟同知:知府一定是财神爷转世!能点石成金!

作者有话要说:苏荞初:点石成金术,这个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