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棉花,纱布,中央钱庄(3/4)

“内库归为国库,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当下时机尚不够成熟。所以,我们便先一步,设个中央钱庄,专门负责管理后宫经营所得。一则看看后宫,是否可以不依国库而自给自足,降低国库耗费,二则若国家所需,中央钱庄也可运转钱财,借调内库,收取利息便可,也无多少损失。”

马恩慧终于明白过来,皇上这是打算以内库为国库,以中央钱庄为皇室内库,设两个池塘。

之所以现在还不明确dú • lì,是因为自家的池塘没挖好,水还不够多。

“皇上,你说得臣妾明白,只是,那纱布,真的可以赚钱吗?”

马恩慧有些拿不准。

朱允炆自信地笑道:“只要内宫生产的出,那兵部必然采购,至于价格,到时候便由辽王与兵部商议吧,我们坐享其成便可。”

马恩慧莞尔一笑,缓缓说道:“皇上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吧?”

“哦?”

朱允炆看向马恩慧。

马恩慧幽幽说道:“辽王、秦王、晋王、岷王都没有就藩,如今皇上又想起这生财之道。臣妾想,皇上是不是,不想让他们就藩了?”

朱允炆眼神一亮,哈哈大笑起来,感叹道:“爱妃,你太过聪明了啊。”

藩王问题是朱允炆面临的一大问题,虽然辽王、秦王、晋王、岷王四人“主动”易藩,但朱允炆还是不想让他们去祸害当地的百姓,加上太后实在喜欢这几个孩子,便没让几人就藩。

不让几人就藩,也不能让他们一直闲着不是吗?

人一闲,很容易多出是非。

所以,朱允炆一开始便打算打破朱元璋的禁令,让这些藩王经商,成为财神王爷,就藩鱼肉百姓,哪里有自己光明正大赚钱来得舒服。

虽然辛苦一些,但胜在有成就嘛。

何况身为藩王,经商本就占据优势,国企嘛,不怕亏损,进货渠道丰富,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不愁销售……

垄断市场,没道理赚不到钱。

棉花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但多在边疆区域种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