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万吨级年产量!(2/4)
按照规定,大家可以放假休息一天,缓解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疲惫。
校园外,由学生家长和北平各报社的记者构成的队伍涌动,众人翘首以盼,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投向学校内部,中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哪怕跨越百年时光,也没有任何变化。
人群之中,站着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左右两侧占站着两名青年,眼神锐利,透出一丝警惕。
中年男人面含微笑,双眼明亮,身穿淡灰色长袍,散发一股儒雅而随和的气质,同周围激动的家长完全不同。
没多久,当似如潮水般的参考学生群体出现,校门口顿时陷入沸腾状态,家长们不断呼唤学生姓名,北平各报社记者则纷纷按下照相机快门,拍摄北平联考学生离开考场的画面。
崇德中学教学楼门口,两道身影不快不慢的走向校门口。
林婉拿着由余华手写的技术可行性报告,边走边看,满脸专注且认真,双眼仔细阅读报告内容,看的极为仔细。
整份技术可行性报告,主要侧重七塔式装置的技术原理,以及国内外硫酸制作工艺的区别和发展水平。
美国主要采用接触法生产工艺,硫酸工业高度发达,1936年对外公布的硫酸年产量约为450万吨,德国硫酸年产量达到200万吨,日本硫酸年产量约为220万吨。
这些数据皆来自于各国公布,事实上,实际产量要高10%左右。
林婉注视着这份技术可行性报告给出的各国硫酸工业发展水平和年产量,心中无与伦比的震撼,如果不知道这份数据还好,可若是看了上面的数据,就能发现国内和国外那些工业强国的差距有多大。
国外,达到百万吨级别!
反观国内,自从1911年到现在,全国硫酸年产量约6万吨左右,还未突破十万吨量级大关,若非永利南京硫酸铵厂正式开工生产,中华硫酸年产量还在一万五千吨徘徊。
“理论设计,设计图纸,制造零件,组装样机进行生产试验,最终定型,这是整个七塔式装置大致研发流程,从技术上讲,七塔式装置研发难度并不高,主要难点在于加工制造零件,这点我准备亲自解决,快到校门口了,看的怎么样?”余华立于身旁,缓缓讲解关于七塔式装置的大致研发流程和技术情况。
加工制造零件。——这是整个七塔式装置项目研发过程之中最困难的环节,国内制造业水平极其落后,根本无法制造符合设计标准的反应塔。
关于这个难题,不务正业的余华,准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