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涡轮增压!(4/5)
原因很简单,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为21%。
制取一份氧气,需要五份空气。
对压缩机来说,满足一台最小的2t级实验氧吹炉单位耗氧量,即180立方米每小时氧气产量,得直接乘以五倍。
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30吨级工业氧吹炉,那就更加夸张了。
30吨级氧吹炉不仅意味着钢水容积增加,而且单位耗氧量急剧上升,达到每吨金属立方米/每分钟!
这是什么概念?
每小时供氧强度要达到6300立方米,然后再乘以5,得到万立方米空气的天文数字。
当然,余华没有好高骛远,准备直接上马7000立方米每小时的空分设备,脚踏实地,从小出发,目标定在每小时200立方米氧气的空分设备。
“现阶段全世界空分设备的氧气产量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压缩机进气量不够,而这取决于进气机组的进气效率……”余华右手握着铅笔,简单几笔,便画出一个具有极简风格的进气机组结构,脑海高速运转思考。
进气机组与进气效率!
工业级空分设备的研发难度之所以高,在于超高制氧效率。
由于压缩机必须每时每刻需要获得巨量空气,进气机组的设计至关重要,已知进气效率越高,压缩机进气量越高。
一个新的问题由此诞生,什么结构设计的进气机组效率最高?
没人知道,这是氮肥工厂老板和氧气切割工程师最关心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