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又是一个从零到一的伟大时刻!(4/5)
论功行赏,势在必行。
余华笑着摇了摇头,并不在意,沉吟一番,说道:“教授,现在氧吹炉项目成功,高强度炮钢材料问题已经解决,我认为上马重武器项目的时候到了,生产资源可以开始向军工生产倾斜,既要提高当前各类武器dàn • yào的产量,亦要实现自主生产重武器的目标,您看怎么样?”
重武器项目!
整个重武器项目计划内容非常简单,实现自主生产四款重型武器,105毫米牵引式重型榴弹炮,120毫米重型迫击炮,40毫米防空炮,毫米防空机枪,构建重武器军工体系。
计划对重武器产量没有任何硬性要求,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上述四款重武器的自主制造即可。
一句话概括,不求多,只求能造。
105毫米榴弹炮产量可以低到月产一门,可以两月一门,甚至可以半年一门,120毫米重迫产量月产三门,40毫米防空炮月产两门,毫米防空机枪月产十挺等等。
产量允许低,但无论如何,必须实现自主制造生产。
这是核心要求。
在整个重武器计划之中,105毫米牵引榴弹炮属于核心武器节点,从技术要求角度出发,如果能满足105毫米榴弹炮的基础制造技术,那么就能满足120毫米重迫和40毫米防空炮的制造技术。
现如今,伴随着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研发成功,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高强度炮钢材料问题已经解决,站在技术角度讲,上马重武器体系的时机已然成熟。
当然,要搞105毫米榴弹炮,还有一项关键性前置科技还没点亮,那就是电渣重熔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