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三更合一(2/5)

刚才他能一直笑着,现在却笑不出来。

他本就很苍老了,现在却连精神气都没了,好似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半只脚踏入了棺材的老人,岁月和苦难已经完全压垮了他的脊梁。

但康熙知道,胤礽知道,这只是错觉。

眼前的病弱老头直到死亡前的一刻,仍旧在著书立作,教书育人。

胤礽更知道,后世在清朝能排得上号的汉人名臣,几乎都研读过他的著作,接受过他的思想熏陶。

他一生未为清朝出仕,但他的徒子徒孙撑起了整个大清文人仅剩的脊梁,直到大清覆灭。

他深恨清朝,清朝的长治久安却有他不可磨灭的功劳。

清初其他启蒙思想家,都不像顾炎武一样行事“矛盾”。他与所有人都截然不同。

顾炎武仰起头,眼泪横着眼尾的皱纹,没有落下。

他无声哭泣,康熙一手护着孩子,一只手在身前攥紧,眼眶也有些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皇帝,也有被某人某事感动的时候。

胤礽牵着康熙的衣角,心里难受极了。

他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不该来见顾炎武。

可他想来见顾炎武。

见这封建末期时代唯一一个一只脚踏足了半圣的大儒,一个真正继承了孔孟之道的大儒。

一个让清朝帝王深深感到挫败,却在《清史稿》中为其单独列传的大儒。

顾炎武,人的名,树的影。

“我和阿玛……我和父亲不会强逼顾先生出仕,只希望顾先生的著作能第一时间给我和父亲一份。无论什么著作。”胤礽从康熙身后探出鸡冠头小脑袋。

顾炎武没有擦眼泪。

他的眼泪很快就干了,就像是没有流过泪一样。

顾炎武看到胤礽探出的鸡冠头小脑袋后,脸上终于重新浮现笑容。

他对胤礽招招手。

胤礽松开康熙的衣角,从康熙护着他的手臂下钻了出去,扑到顾炎武的膝盖前,像接受祖父教导的孩童一样仰头看着顾炎武。

康熙没拦住胤礽,攥紧拳头深深叹了一口气。

“好。”顾炎武揉了揉胤礽的鸡冠头,“都给你。”

胤礽认真道:“还有啊,顾先生的外甥是个贪官,你知道吗?”胤礽以为顾炎武的外甥蒙蔽了顾炎武。

顾炎武笑道:“知道。这个官场就是如此,不贪不能合群。你父亲没教过你?”

胤礽像小猪一样哼哼。先生居然知道!

康熙握紧拳头,放嘴边干咳一声:“吏治……吏治朕会想办法。”

顾炎武讽刺道:“你管得住那群满洲人吗?他们骨子里还带着从关外带来的野蛮,根本没想过成为这片土地真正的官员。”

胤礽“呀”了一声,道:“顾先生和我说的话一模一样!我和父亲说过!父亲还揍我!”

顾炎武赶紧护住胤礽,瞪了康熙一眼。

康熙:“……”顾先生您睁大眼睛看看,你面前的也是个满洲小孩,也是满洲人!别把我当坏人,把他当好人!我是他爹!要坏坏一窝!

顾炎武轻轻拍了拍胤礽的脑袋,就像是掸掉胤礽头上的灰尘:“预言地震的是不是你?”

康熙震惊:“顾先生怎么知道!”

顾炎武道:“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他重病,你没病。”

康熙:“……”真是简单粗暴的判断。

顾炎武注视着胤礽。

他在猜测出胤礽的存在之后,几欲呕血,心神大恸。

儒信天人合一。正统王朝立世,自开国皇帝之后,总会有一两代仿若有神人相助的帝王出现。这是上天承认这个王朝的证明。

有这样的帝王出现的王朝,大多会延续至少百年。

清朝居然也是吗!

上天已经承认了暴清吗!

顾炎武很想对天嘶吼,悠悠苍天何其不公。

可他理智上明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感情,万物都和祭祀用的草狗一样,天地不会特别对待任何人任何事,只是按照一定规律行事。

纵观历史改朝换代,屠城屠百姓称王称帝者不知多少。上天不会为这些事惩罚帝王和王朝,只有黎民百姓在哀嚎。

神灵和天地都不会庇佑百姓,能庇佑百姓的只有人自己。所以他不能倒下,不能隐居,他必须为黎民苍生留下些什么。

大明气数已尽,大清气数正是旺盛时。他无法逆天改命,只能孤身入局,影响这个残暴的王朝。

顾炎武自进京之后就看到了这件事。

地震之后,顾炎武完全失去了那仅剩不多的反清复明的希望。

他看着眼前被神灵钟爱的孩子。若他能成为皇帝,或许百姓会过得很好。

就算是昆山、就算是扬州、就算是嘉定,也一定会恢复繁华。

顾炎武突然想起,那些地方其实已经慢慢恢复繁华了。

许多人都已经忘记大明了。他们已经认可自己是大清的人了。

何其可悲,何其可悲。

遗民犹有一人存,遗民只有一人存啊。

顾炎武重新把胤礽抱到膝上,和胤礽说起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见解。

被无视的康熙摸了摸鼻子,拖了把椅子坐在顾炎武身旁,让赵昌问店家拿来了笔墨纸砚,一边偷听一边做笔记。

顾炎武说的话很通俗直白,力图让孩子也能听懂。

胤礽不但能听懂,还能提问和说出自己的见解。

他们一老一小说了很久,说得口干舌燥,说到戏终人散,华灯初上。

顾炎武一生的心血不可能在几个时辰说完,但他只会与胤礽说这几个时辰。

这几个时辰,他为黎民苍生,暂时为太子师、为帝王师。

走出这扇门,他又是大明遗民顾炎武,是那个和清朝有血海深仇的孤独老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