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四更合一(霸王票加更)(2/3)

杜立德再次笑着摇摇头。

玻璃当窗户确实过于奢侈了,不过太子只是感叹一声,就和所有人看到好东西感叹一声好喜欢一样,没必要上纲上线。

倒是大阿哥的话让他很感慨,太子和大阿哥的感情真好啊。皇室中兄弟如此亲密,是幸事。

他们刚为太子和大阿哥感人肺腑的兄弟情微笑时,很快便笑不出来了。

福全:“原来玻璃并不贵??”

常宁:“玻璃和陶瓷一样?!”

杜立德:“意大利……普通人家窗户便是玻璃做的?”

康熙蹭地一下站起来:“汗阿玛真没用?!”

老子现在就要抽死这个小子!

福全和常宁赶紧扑上来,一个拖住康熙一边胳膊:“皇上,算了算了,大阿哥还小,别为他置气。”

他们俩自地震后和孩子们混得熟了,多次调解康熙和两个孩子、特别是和大阿哥之间的矛盾,已经形成条件反射。

杜立德眼皮子抽了抽,从三兄弟的动作中品出许多信息。

康熙怒吼了几句,终于被福全和常宁劝回了椅子上。

他使劲拍着桌案道:“保清他懂什么?!”

福全和常宁异口同声道:“是是是,大阿哥还小,他什么都不懂。”

康熙气不过,又站起来背着手原地转了几圈:“他懂个屁!”

福全和常宁异口同声道:“是是是,大阿哥还小,他懂个屁。”

康熙撒开双手挥舞:“太子都知道朕不容易,他说什么混话!”

福全和常宁点头如捣蒜:“没错,大阿哥就是犯浑了。”

康熙深呼吸。

他迟早会被自家愚蠢的大儿子气死!

杜立德干咳一声:“大阿哥对大清如今的困境了如指掌,皇上教得好。”

康熙:“……”

他乖乖坐回椅子上,平静道:“还行。他还算把朕教的东西学到了些皮毛。”

杜立德又道:“皇上亲政没几年,凡事有轻重缓急,不必焦躁。”

康熙:“朕不急躁。”朕只想揍儿子。

福全见康熙冷静下来,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还是太子贴心。”

常宁点头。没想到皇兄脾气这么好,若是他儿子这么说,他早就一天给儿子两顿揍了。

他突然想起来康熙对他脾气也这么好,多次说让他去守陵都没能狠下心,突然有点心虚。

杜立德道:“太子和大阿哥如何想出官学的主意,皇上不去问问吗?”

康熙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保成说,晚上单独和朕说。他和朕说了,朕再告诉你们。”

杜立德:“……”他疑惑,自己是不是对这个年轻的皇帝不够了解了。他怎么感觉皇上一提起太子,性格就变化好大。

福全和常宁见杜立德如此惊讶,心里居然有些“我早就知道”的自豪感。

康熙一遇到太子的事,就会变成“玄烨”,这种事他们早就习惯了。

每当康熙变成“玄烨”时,他们的关系也会变好。兄弟三人现在感情亲近许多,全靠太子。

就是康熙喜欢拉着哥哥和弟弟一起学习,让福全和常宁有点头疼。他们一点都不想学习!

太子拉着哥哥弟弟学习的坏毛病,一定是皇上教的!

杜立德道:“但臣想亲耳听太子和大阿哥说说,请皇上给臣一个机会。”

康熙得意道:“以朕对保成的了解,他对你说的理由,和对我说的理由,一定会不同。”

杜立德:“……”在国家大事上也要炫耀太子对自己的信任和亲近,皇上你是不是过了?

康熙一点都没觉得过。

为免杜立德不相信,他特意带杜立德去见胤礽。

胤禔满脸不爽。

如果不是有外臣在,需要给康熙面子,他肯定已经嘀咕出声,“汗阿玛你又给我这么繁重的抄写惩罚,又耽误我罚抄的时间,是不是故意搞我”了。

胤礽听杜立德提问后,斟酌了一下词句,道:“孤与兄长只是想给汗阿玛一个惊喜。汗阿玛曾提过希望八旗子弟能多学些东西,但他们对国子监教导的事并不感兴趣。满人和汉人习俗不同,思想也不一致。或许应该给他们单独设立教导内容。”

胤禔点头:“弟弟说得对!”

胤礽顿了顿,又组织了一会儿语言,继续道:“八旗子弟不如汉家子弟,对中原大地很了解。他们做官时,可能会缺少许多常识。现在大清需要的是立刻可用的人才,品德和才华熏陶要经历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官学不如功利一些,对大清更有用,也更符合他们的胃口。”

胤禔点头:“弟弟说得对!”

胤礽道:“不过如果是汗阿玛强迫他们入学,他们肯定还是会心生抵触吧。不如让他们以为汗阿玛会强迫他们学他们不想学的东西,如果他们能自己上奏折,就能选择自己想学什么。新的官学是他们自己求着汗阿玛建立起来的,这样他们如果谁说不肯学,在八旗子弟的圈子里肯定抬不起头。”

胤禔点头:“弟弟说得对!”

几位成年人用无语的眼神看着胤禔。

大阿哥,如果你没有想说的话,可以不用勉强自己开口。

杜立德捋着干枯雪白的胡须,道:“是这个理,太子和大阿哥的主意很不错。但这事若先和皇上商量,或许更好一些。”

胤禔终于没说“俺也觉得”了,他道:“要骗过别人,就要先骗过自己人。鄂伦岱他们看着纨绔,实际上都不是傻子。而且我弟弟不都说了吗?我们要给汗阿玛一个惊喜。如果汗阿玛没发现,我们是打算等事情办成之后再告诉汗阿玛。”

胤礽点头道:“汗阿玛节俭,万寿不设宴会。孤和兄长虽已经呈上礼物,但我们一切用度皆是取自宫中,用汗阿玛的东西送给汗阿玛当寿礼……”

胤礽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脸颊,腼腆道:“汗阿玛面临内忧外患,八旗子弟逐渐糜烂这种事危害国之根本,但紧急性又比不过国中其他大事,孤和兄长便想为汗阿玛分忧。若能成功,我们再告诉汗阿玛,这是我们今年给汗阿玛的寿礼。”

胤禔翻了个白眼:“结果寿礼没送成,还挨了一顿罚。”

康熙:“……这、这样吗?”他有点愧疚了。

福全和常宁面面相觑,也没想到两个孩子此番行为后面还有如此纯孝之心。

杜立德道:“皇上,太子和大阿哥纯孝,虽行事有些鲁莽,惩罚还是没必要了。”

康熙摆手:“罢了,你们怎么不早些说?”

胤禔随意拱了一下手,没好气道:“我想说啊,弟弟说我们让汗阿玛丢了脸,要给汗阿玛台阶下。而且此事需要隐秘行事,若被八旗子弟提前得知了,效果就不好了。我们没法当着众臣的面说出来,就只能领罚了。”

康熙有些紧张:“朕已经把官学之事告诉了大臣们。”

胤礽道:“那些大臣都是汗阿玛的信任的臣子,他们肯定不会外传。”

康熙想了想,的确如此。

胤禔摊手:“他们肯定不会说。强迫家中不服管教的纨绔子弟们进官学,他们心底肯定乐开花,绝对会保守秘密,不让家里的小崽子们提前知道。呵,大人的恶趣味。”

康熙:“……”

他一拳头捶胤禔头顶,让胤禔闭嘴。

事是这个事,但话不能这么说。

杜立德失笑:“大阿哥言之有理。太子和大阿哥聪慧,皇上有福了。”

康熙按着眉头道:“是有福了,还是有的气了?你们俩……唉。以后先和朕商量。”

胤禔道:“和汗阿玛商量了,怎么能叫惊喜?”

康熙又捶了一下大儿子的脑袋:“你这不是惊喜,是惊吓!”

胤禔梗着脖子道:“是惊喜!又不是什么坏事!搞不懂为什么汗阿玛这么生气!”

康熙:“……”

还是让胤禔继续抄《孝经》吧。康熙微笑。

于是为了做戏做全套,胤禔和胤礽还是得继续抄写《孝经》。

康熙带着胤礽和胤禔再次拜祭了仁孝皇后后,带着两个孩子回皇宫。

孝安皇后的梓宫也安放在巩华城殡宫中,康熙人来都来了,居然都“忘”了给孝安皇后也上一炷香。

胤禔没察觉此事。胤礽察觉了。

他在心底叹了一口气,自家阿玛其实真的蛮小心眼。

回到宫中后,康熙和儿子吹灭蜡烛夜谈。

已经入夏,乾清宫冰块足够,睡觉时甚至有些凉飕飕。

康熙盖着被子抱着儿子,揉了揉儿子的光脑门:“官学之事,你和杜立德说的是真的?”

胤礽打着哈欠道:“阿玛,可不可以明天说?儿子困了。”

康熙继续揉:“不行。”

胤礽表情幽怨极了。

我身体不好,都是阿玛不让我好好按时睡觉的错。

“是真的。”胤礽叹气,“不过没说完。”

康熙道:“快说!”

胤礽道:“我和大阿哥就是想给汗阿玛添乱,因为好像会很好玩。”

康熙:“……”

康熙万万没想到,胤礽隐藏的事居然是这个?!说好的纯孝呢!

康熙咬牙切齿:“怎么给我添乱?”

胤礽在康熙怀里捂着嘴缩成一小团,笑着道:“就我和大哥受那么多知识的摧残,我们不高兴。阿玛不是说,要剑指全球,需要很多的人才吗?我和大哥出宫玩耍的时候看鄂伦岱他们天天都在玩。”

康熙无语:“所以你想让他们和你们一起学习?”

胤礽捂着嘴偷笑了几声,就像是偷到油的小老鼠:“嗯。但这也是好事对不对?又不会真的给阿玛添乱,只是给阿玛增加工作量。如果先告诉阿玛,阿玛肯定会说现在很忙,以后再说。”

康熙使劲拍了一下胤礽的屁股。

胤礽:“哎哟!”

康熙捏着胤礽的脸蛋道:“怎么突然这么顽皮?”

胤礽理直气壮道:“凭什么只有我们烦恼,让别人一起烦恼不好吗?反正都要培养人才,我就是看不惯他们一直玩。再说了,我又不是第一次这么顽皮。我背着阿玛做了好多事!”

康熙在黑暗中露出震惊的神色:“真的?朕怎么不知道?”

胤礽道:“阿玛知道啊。我很小的时候就背着阿玛,把阿玛的衣服拆成布条玩。”

康熙:“……”

康熙开始回忆,他怀里乖巧的小太子是不是背着他做过许多小小的坏事。

回忆告诉他,的确如此。

什么扯他的衣服,藏他的书本,在他写的字上悄悄按手印,甚至把他晚上批改折子时果腹的点心挨个咬一口这种事……

他居然都没因为这些事好好地揍过儿子!!!!

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牛。

小时候儿子背着我做小小的坏事,长大了儿子背着我要在京城掀起风雨还要我给他收拾烂摊子。

康熙开始头疼。

胤礽打着哈欠,在康熙怀里蹭蹭,闭上眼迷迷糊糊道:“反正有阿玛帮我和大哥收拾善后,对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