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5/5)

张氏打断他:“我劝叔叔不必多开这个口了,我阿父阿母能送点谷物过来,已是念在骨肉亲情,他们行商出身,素来胆小,再多的事必不肯做,说了也是白说,倒不如干脆不说!”

刘桢插口道:“阿母,叔父,其实现在事情也未必就坏到了那等地步,既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我们还不如待在这里,过几日看看形势,再作打算。”

她并不清楚历史上陈胜吴广的大军有没有攻陷过颍川郡,如果有,那就再好不过了,到时候他们全家直接过去跟老爹会合,肯定也无人敢阻拦。

许众芳和张氏一筹莫展,根本拿不出更好的法子,也只能默认了,心中一面祈祷长社县令不要派人过来。

实际上,自打刘远加入造反队伍的消息传过来之后,长社县县令还真想过派人去捉拿刘远家眷。

照他看,不仅仅是刘远的家眷,就连刘薪刘弛那帮人,也大可一并捉来。

不过县丞劝阻了他。

县丞的理由很简单:县令,人家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要学会趋吉避凶,现在造反形势轰轰烈烈,谁胜谁败尚无定论,刘家那帮人要跑也跑不出去,更别提刘薪和刘弛这种有官职在身的,怎么舍得丢下就跑?等到反贼败了,再去捉拿他们也不迟,但万一要是反贼胜了呢,以刘远如今在反贼里的地位,说不定还能封个将军,到时候我们现在手下留情,将来可就成了保命升官的护身符啊!

县令一听,非常有道理啊,果断就听从了,所以别说派人上山,就连萧起同样得到刘远造反的消息,派人来问他要不要去抓人,也都被县令挡了回去。

张氏等人并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命运决定于刘远的造反大业是否能成功,还以为是自己日日的诚心祈祷真起了效果。

许众芳为此特地减少了上山的次数,但每次从他带来的消息来看,别说上山来抓人,就连他每次上山,也没有发现被跟踪的痕迹。

时间一久,大家也就放下心,觉得短时间内人身安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姬辞却在来了四次之后,就彻底没再出现了,刘桢本想把看完的书还给他,再换些新的过来,结果等来等去,就是等不到他的身影。

一开始她担心姬辞是不是生了病,还托许众芳前去探望,结果许众芳回来的时候脸色非常微妙,只告诉他:“姬小郎以后只怕是来不了了,他也有苦衷,你别怪他,他说那些书你先看着,不用急着还给他,等下次我再帮他带一些过来,让你换着看。”

刘桢马上就猜到了真相:“可是姬家拦着他不让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