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2/4)
这件事不大,从头到尾,也确实是周青在背后非议长公主,对其不敬在先。就算长公主不说,等周青的伤势稍好,周允也要押着他去向长公主赔罪。
至于安阳公主和赵俭,一个是长公主的妹妹,一个是未来的驸马,更何况赵翘还是因公殉职的,不管怎么说,这个哑巴亏是吃定了,谁让周青嘴贱呢。
但陈素就不同了,他无父无母,又毫无背景,只凭着宫变的功劳就三级跳,从中垒令一跃变成北军的中尉,这种升迁固然惹人羡慕,但也是毫无根基的,所以陈素的地位看似高,实际上却没什么底蕴,他这次大大落了周家的面子,如果周允忍气吞声,那别人就会觉得是周家怕了区区一个陈素。
人在江湖飘,讲究的都是一个底气和排场,官场也是差不多的。
周允现在是光禄卿,光禄卿在九卿中排行第二,重要性仅次于太常,因为它负责的是官员调迁,相当于后世的吏部或组织部,大家都知道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光禄卿。
而且在宋谐即将退休的情况下,周允很可能接任宋谐的位置,成为新丞相,这就更加不得了了。此时的丞相职权非常大,管天管地,就没有不能管的,一言以蔽之:凡国事,均先上丞相府。
皇帝再能干,他也不可能把全国每天那么多的政务都包揽了,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先帮他筛选一遍,丞相不仅是筛选,他也有决定权,如果遇到与皇帝意见不合的情况,皇帝也需要针对他的意见作出参考,当年秦始皇何等威风霸道,同样非常尊重丞相李斯,由此就不难想象丞相的风光了。
当年刚刚立国的时候,朝中缺少人手,宋谐就以丞相兼任了光禄卿,可才真是呼风唤雨,一手遮天,可见这两个职位的分量有多重。
如果周允接任了丞相,那么他就是大乾的第二任丞相了,论身份,刘桢虽然是公主,可是既然连皇帝也要尊重丞相,太子也好,公主也罢,在丞相面前也是需要礼敬三分的。
这就是周允的底气所在了,即使他当不上丞相,那也还是光禄卿,而以刘远现在的身体状况,估计也撑不了多久,到时候太子年轻,肯定要依赖重臣老臣,刘楠那种性情,宋谐周允这样的老臣都是很清楚的,不可能做出什么心狠手辣的事情来,所以如果没有意外,或者不要像郭家和安正那样脑抽了想要造反的话,以新君的仁慈,周家未来三代的富贵都是可以预期的。
相比之下,陈素虽然上过沙场,当时却不是他领兵作战的,也就少了军功,单凭一次宫变就执掌北军,很难不令人想到“投机”一类上面去,再说宫变里头的功臣多了去了,旁的不说,赵家的功劳就比陈素大得多,要不是赵家三个儿子都不是武将出身,现在也轮不到陈素去当这个北军中尉。
所以周家不痛快,是有缘由的。
安阳公主和赵俭他们奈何不了,难道还不能追究一个中尉吗?
中尉在外人看来,是仅次于九卿的重要官职,又手握兵权,威风凛凛,小民敬畏,但在真正的元老重臣看来,诸干当时在这个位置上也要夹起尾巴做人,你陈素难道还能比诸干猖狂?
周允不置可否:“此事你就不必管了,我自有分寸。”
周鲁见父亲这样说了,也就不再纠缠,转而说起另外一个话题:“阿父,如今陛下的身体,是否真如外面传闻那般……?”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周允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周允迟疑了片刻:“陛下的情形,只怕不大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