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村姑前任19(3/4)
好处也不是没有,她跟着沾光从县社调到了交通局,工资和福利都比原来低了一些,但是工作更轻松了,从工人变成了干部级别,安兰还是很高兴的。
最关键的是什么呢,交通局不怕下岗,县社现在是很红火,是人人挤破头想往里进的好单位,但到了九十年代末,下岗潮一来,她们这一批都会被买断工龄回家重新创业。
他俩的工资只能维持家庭日常开销,主要收入来源是安兰刺绣和跟杨正军战友合伙办的食品厂。
宝妮一岁多时,杨正军的两个战友来找杨正军喝酒,生活不易,曾经的战斗英雄忍不住叹气。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他们想创业,但一来没有启动资金,二来不会手艺不知道自己能干啥。
俩战友走了之后,杨正军长吁短叹,他是幸运,在部队立了功、提了干转业回来有安家费,给安排工作。
很多跟他一起去当兵的战友就没那么幸运了。复员后,回家种地,日子也就勉强过得去,那些受伤致残的就更难了。
安兰看他挺发愁,就把自己这几年卖绣活攒的几万块钱全部拿了出来当创业资金。又给出了个点子,说民以食为天,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开个食品加工厂应该错不了。
不贪大,从小打小闹做起,还给列举了那几年卖月饼。几个人一商量,后世全国百强企业,大兵食品厂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成立了。
说是食品厂,其实严格说起来,现在连个厂房都没有,只能算是加工坊。
在西郊买了一个破院子,几间房全部打通、装修后当生产车间,买了机器后,钱几乎花了个精光。
于是食品厂第一个产品就是月饼。安兰负责出配方,杨正军负责跑各种手续。当年大赚,不但所有的投资回本,因为销量好,忙了两个月,安兰光分红破十万。
她把这笔钱又投资到厂里,他们一鼓作气把附近的空地也给买了,贷款轰轰烈烈的建厂。
自此后他们的食品厂越办越大,现在已经是县里最大的私营工厂了。招收的工人大半都是伤残退伍军人,哪怕是那些坐着轮椅的军人干劲儿都很足。
后来杨正军的老领导知道后,把他们的工厂挂靠到了武装部,算是军属企业,给予了不少照顾。
现在大兵食品厂生产各种口味的饼干、蛋糕、糖果和方便面、火腿肠等真空包装食品,效益越来越好。
安兰是只分红不管事,手里有钱,就在一中附近买了两块挨着的宅基地。去年那边重新规划道路,她买的宅基地临街,找工程队盖成门面房。盖了三层,每层六间。
就是这几间门面房让柳红艳心里失衡了,她知道安兰跟杨正军战友一起做生意挣了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