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费尽心思犹不足,众人添妆怜女心(3/3)

除却太太给的这个丫头外,潘氏和姨娘都已生养。

潘氏五年之间,生了两个儿子,满心满意盼一个女儿,却是不得。

本以为姨娘有孕,能生个女儿,不料也是生了个儿子。

四爷和潘氏的期盼落空,都是失望地叹一口气,对着摊摊两只手,只好再盼望,这个通房丫头能生出个女儿来,如今这丫头终于有了身孕,胎儿未落地,尚未知男女。

所以现如今,四房共三个哥儿,长子林墨宪,三子林墨宏俱是潘氏所出,次子林墨审则是姨娘所生。

每次挑选衣料,潘氏看着那些鲜亮的料子,便爱不释手,又可惜自家孩子穿不得,只得放下。

而如今看来,没有姑娘,自然有没有姑娘的好处,倒是少了一次离别,少了一世担惊忧心。

苏夫人听潘氏这样说,脸上不禁覆了一层忧色,长房是老太太亲生,二姑娘亲事都是如此,况且自己院又跟老太太隔着一层,那染儿以后的亲事,又是如何呢?

朱氏见苏夫人面露担忧,便徐徐道:“嫂嫂,你不必担心,染儿还小,等到染儿出嫁时,情势早就变了。”

潘氏叹一口气,用帕子掸掸衣裳,颇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大笑说:“咱们也别想这些,只管这么着过,哪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兴许一口气不上来,也就不用想这些乌遭事了,倒是清闲了。”

苏夫人笑笑,无奈地说:“也只好如此了。那我就送二姑娘一套梳妆匣,连着胭脂细粉,妆台菱镜。温州本是刺绣最好,可老太太那边都绣衣裳了,那我就送些木器吧。”

潘氏点头,赞同道:“也是,总不能重了老太太的,那我送些古玩字画吧,二姑娘平日也爱这些。”

苏夫人疑惑道:“古玩字画?只怕寻不到好的。”

潘氏早就料到了这一点,遂笑笑说:“我嫁过来时,族中亲眷都说安国侯是大家,男有功名女高嫁,姑娘公子都是要品鉴字画、插花品茶的,所以特意给我寻了几副上好的墨宝,一同陪嫁了过来。这么些年,我也没顾得上品茶,也没空品鉴字画,就连书法都是不进反退了,留着它们做什么,白白糟蹋了,倒不如送给二姑娘,也是两厢便宜。”

苏夫人笑笑,被潘氏这一番话,逗得只好拿帕子掩住嘴,真是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