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1/1)

“不要吵了。”胡水清上前打圆场:“姐姐正在气头上,你也一样。气大伤身,气头上的话也伤人,这种时候不宜多说,咱们各退一步,都冷静冷静。”她搀扶着陈康平,语气温温柔柔,见男人被自己安抚住,又回头看向柳纭娘:“红儿那边,无论如何她已经是我们陈家媳,你就算恼了,也不好说什么休妻的话,那是要结仇的。当然了,身为儿媳,没有让婆婆受气的道理。你不想见她,想让她住偏院,那就让她住过去。”

柳纭娘毫不掩饰自己面上的讥讽:“家里闹成这样,都是被你搅和的,你又来这里充什么好人?”

胡水清面色一僵,她当然是不承认的,当即眼圈就红了:“姐姐是怪我多管闲事?我确实多话,但也是为了咱们这个家。您说我挑拨离间,这话我可不认。从我进门那天起,一直都敬着您……”

外头这么冷,谁要听她叨叨?

柳纭娘转身就走,收拾了一些银子和料子,找来只受了点轻伤的陈明义,让他给兄妹俩送去。

林家那一双孩子,懂事后上门时被撅回去之后,这些年拢共也没上门几次。今年……是真的熬不过去了。

倒也不是孩子惫懒,只是山里就那条件。孩子他爹之前还养了两年的伤。对于贫苦人家来说,有个病人那就是无底洞,多少银子都填不满。

再有,一个瘫在床上的人还能养两年,俩孩子肯定是尽了心的。

只要不是狼心狗肺的玩意儿,柳纭娘就愿意接济。再说,燕长琴自己也放不下他们,不管不行。

陈明义看着面前的两大堆东西,脸上有些不安,欲言又止半晌,还是搬了东西打马而去。

*

留下来的柳纭娘也并没有闲着,把屋子里的摆设重新理了一遍,也是借着这个由头才好动作。大受打击了嘛,怎么动都不过分。

收拾了一遍,又去了陈明忠的屋子,一边给他熬药,顺便还熬了一锅驱寒的汤药,等着陈明义回来喝。

陈家也不是多富裕,上下有十几口人伺候,但家里的主子也多,把厨房的人除开,就不剩几个人了。像陈明忠,身边只有一个小童。

再有,那大厨房都是胡水清管着,想要吃顺口的饭菜,真没那么容易。于是,柳纭娘自己要了肉过来,用小火炖上。

她守着几个炉子,倒是不冷,脑子里思绪万千。

忽然有脚步声过来,紧接着门推开,一股冷风混着风雪扑入,来的人是陈明韵,也是家里唯一的女娃。长辈疼着,性子又娇又要强。

“大娘,今儿你生我娘的气了?”

值得一提的是,胡水清不是妾室,她当初进门时,已经生了一双儿女。而那时候燕长琴刚在外面生完一双儿女回家。前者底气十足,后者……虽说给人生孩子是家中长辈允许,但到底是不贞不洁。燕长琴自己是有些心虚的,为了两个孩子,处处退让。

于是,胡水清净明也是妻,平妻嘛,也不是没有前例。那时候陈康平怜惜她一个姑娘家没名没分跟了自己,是正经用大红花轿抬回来的。

柳纭娘反问:“你有话说?”

陈明韵有些恼:“大娘,我娘再不对,那也有我爹管着。论不着你在下人面前给她难堪……”

正说着话呢,发现面前的大娘脸上神情满是讥讽之意。陈明韵就更生气了:“你笑什么?”

柳纭娘颔首:“有句话你说得对,我不应该当面给你娘难堪。可我出身乡野,小时候为了一口吃的能跟人大打出手,没规矩也情有可原。但是,你周岁不到就进了这陈家,后来还正经找学过规矩……你一个晚辈对我指手画脚,还想教我做事,这规矩也是好得很。你爹那银子看来是没白花。”

这也是一桩陈年旧事,陈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富的,燕长琴刚回来那几年,陈康平手头的银子并不多,可陈明玉长到四岁,胡水清非要请嬷嬷回来教规矩。

在这边陲贫瘠之地,靠谱的嬷嬷价钱高了去,都是那些大户人家才养得起的。那时候陈明忠兄弟俩才七八岁,要读书要练武,哪样都要银子,再不学就真的迟了。

于是,燕长琴就提了,姑娘还太小,可以再过两年。

人家胡水清偏不,说孩子这么大点正是教仪态站姿的时候。大点就不好掰了,万一掰不回来怎么办?还说孩子从小就得学规矩,要是迟了,就学不进去。反正那话里话外,好像燕长琴要毁了孩子一辈子似的。

陈康平和燕长琴那时候早已有名无实,和胡水清才是正经的夫妻。因此,燕长琴拦了个寂寞。反而还在陈康平那里落下了一个容不下两个孩子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