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天合六年 秋 永州李氏(2/4)
不日后,王石再次来到李家,而这段时间因为小异的离去,李自道与李牧九父子俩已经许久没有说过话了。
此次前来,王石身边跟着一个气质不凡的公子,李府的管家暗下观察,悄悄通传仆人回禀李自道。
跟在王石身边的叫伯遥喜,是灵安伯家的义子。
“有人在盯着咱们。”伯遥喜细长的眉眼,露出厌烦。
他是个狐狸脸的男子,眉梢上调,眼下含着泪痣,颧骨高耸,倒是肌白如雪,绛色双唇有如刀锋雕刻,一张脸棱角分明。
“伯兄放心,这府中安全无比,你我就是找朋友叙旧,谁还能凭这找上咱们?”
屋内李牧九正在床上躺着,手里握着一本礼记,不断的重复其中:大道行之也,天下为公。
这时,王石带着伯遥喜跟着丫鬟进了来,李牧九与伯遥喜二人初相见,一时四目相对半晌,只觉得眼熟,王石见状,拉过伯遥喜坐到了李牧九跟前,说道:“这位就是灵安来的伯家公子伯遥喜,我的好友。”
李牧九这才回神过来,说了句伯兄好。
伯遥喜只觉得这感觉好生奇怪,但也未有多想,便也说了句李兄好。
他此次出了都城,千山万水的来到永州城,可不是个巧合,永州城出名马,品色好的马匹每年都送往比邻的屏南郡,孟国公的孙子旬承谦喜欢名马,约了几个世族的公子一块来此,搞了个赛马的活动,伯遥喜就是来准备在马上下手的,没曾想这个纨绔公子竟自己撞上了刀刃,悦荟楼吃个饭的功夫,强抢民女,本着在都城一贯的作风,给了钱对方就能了事,却半路杀出了小异,坏他好事还行?便叫了手下人乱棍打死,丢了乱葬岗,一走了之,伯遥喜跟着一路,捡到尸体上的一枚玉戒,那成色不像是寻常百姓,一路追根溯源,找到了李牧九,借着跟王石曾有些风月场所的交情,便来瞧看李牧九,在来之前,伯遥喜就已经调查过,李牧九,年十八,书童叫小异,小他半岁,自小跟着他读书,十岁时李牧九贪玩落水,险些丧命,烧了三天,是小异找的草药,救了他一命,自此二人形影不离,虽是仆人,却情同手足,李牧九有一对玉戒,一枚色绿极翠,一枚白如凝脂,是其母的遗物,二这两枚戒指,一枚戴在李牧九手上,一枚戴在小异手上,由此可见,此二人关系非常不一般,小异还有个相好的,是李家的女使,倒是贞烈,听说马上要成婚了,出了这事后,见官府不作为,一条白绫自缢后,留下了血书,要李牧九给小异报仇,李牧九本就是要赴考的年轻学子,年轻人原本只是抱负在国家社稷上,可如今,血气旺盛,报效社稷?当然还要给心爱之人报仇。
只要跟孟国公有过节有仇恨的人,就正是伯家需要的人,伯遥喜要亲眼看看,这人是否能担责任,若也是个没用的,推出去做个炮灰也没什么不行。
“李兄身子好些了吗?”伯遥喜问道。他是从来不会客气的,这句问话也不是寒暄,他就是要知道李牧九的身体好没好,是否能尽快随他去灵安,还有一个半月就要考试了,他的任务只是按兄长要求搜罗与孟国公有过节的读书人,他与这些人也没什么情感交集,就是护送回都城而已,找到的人越多,越能干,他知道兄长就能越开心,这才是他要的。
“好些了,多谢伯兄惦念。”李牧九倒是实诚的回道。
“若是好了,我想李兄这几天就跟我回灵安。”
突然听到伯遥喜这么说,李牧九很是懵,这才跟他见面,虽说灵安伯家非比寻常,能搭上他们是不错,但是这就要去灵安,也是很突然啊。整的李牧九一顿狂咳,伯遥喜皱起眉头,这李牧九这样,俨然一副病秧子模样?此人日后能用的长吗,半路没了,可别耽误了兄长的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