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第一百章(3/3)
电影是生活的隐喻,从电影中,观众们找到了自己生活的自己。
电影彻底结束后,主创们站了起来。
制片人、导演、主角、妹妹……
看完一个故事,下一秒,就见到故事中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身边,这种失而复得又拉近距离的感觉超乎人的预料。
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大厅。
观众们不知道主角们的名字,于是杂七杂八地喊着电影中角色的昵称。
等到了最后,也不知道谁起的头,他们一起喊起了岑诀的昵称——
“Prince!!!”
掌声经久未息。
隔壁的观影厅中,观众们看完了那位知名导演的电影,没滋没味地走在长廊上,忽然听到隔壁爆发出的尖叫声。
“怎么了怎么了?”
有经验的记者露出艳羡的目光:“根据我的经验看,是这部剧爆了。”
在电影节首映的电影除了主竞赛单元之外,还有“一种关注”和“导演双周”单元,每一天都有许多优秀的电影首映。
在这时候,如果哪一部电影的观众反应特别好,则会很快在观影人群中流传。
这些电影人中间的舆论,也会影响评审的感官,促使他们认真对待这部电影。
在电影节,往日的名声累计,会为导演带来先天的关注优势,但同时,人们又期望黑马,渴望黑马电影带来超出寻常的意外和惊喜。
显然,此刻的《预知未来的人》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国内时间六月七日晚间,沉迷于“哈哈哈”的国内吃瓜群众们终于反应过来。
“现在法国时间已经中午了,岑诀的电影已经上了吧,国内怎么没有repo,该不会扑了……”
对于电影来说,没有人讨论,有时候比挨骂还要让人无法接受。
早一天,王芬芬导演的电影在电影节首映,与岑诀不同,王导的电影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因此媒体上的评论寥寥,而且非常温和。
“有没有在电影节上并且看了电影的人?快来反馈一下吧!平时蹭红毯人多得很,到了关键时刻,怎么一个人都没有?”
“我知道一个去现场的,他貌似去看《迷路》了,你们知道,法国知名导演西克森的电影……”
在此刻,国内观众才知道,原来岑诀的电影首映,竟然和大导撞了。
“所以有人看完了没有?到底怎么样?”
在观众们等了一个小时之后,终于有受邀前往戛纳的一位影评人抽空发了一条微博。
看完了岑导的电影,我只想说,咱们今年说不定这能捧个大奖回去。
这位影评人平日里的微博转赞评数量并不多,仅仅维持在两位数,但这一条微博一经发出,短短十分钟,就有超过四位数回复。
楼下的网友都在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博主抽空回了一条消息,很快被顶到了前端:“就口碑爆了呗,观众顾了十多分钟掌,围着主创不让走,主办方找保安来,这才开了条道。”
“我还再和朋友讨论剧情,具体的晚上说。”
等到了晚上,除了这个博主之外,其他观影人员发回了消息,观众们这才接受——
原来,岑诀的电影,真的爆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60223:56:16~2021060515:25: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磕学家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