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哈!(1/2)
这偷听的妇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桂琴娘家那个因为她上门说亲跺脚骂大街的大嫂。
李家大房的这个媳妇,是性格泼辣,又不讲理,还爱看笑话的主儿,回去便和她姐姐说起这事儿。
她姐姐原本是李家村的妇女主任,改革后虽然落选村干部,但日常还是喜欢在村部蹲着,算是热心群众代表那类。
没想到她姐姐却给她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消息:这齐明最近总是以对账为由,在村部办公室打电话时不许人在场,几次之后,大家也觉得奇怪,便有人探听到和他打电话的是个女人。
李家老大媳妇一听,心中更喜,回去便在丈夫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大概意思就是:你看吧,你那个妹妹不听劝,非要去跟我对家搞关系,看吧,那齐明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你妹妹看走眼了吧。
李家老大虽然窝囊,却是个实诚人,他知这是件大事,媳妇说完,第二天就来了小南洼,跟妹妹说这件事。恰好岳宁也在场,听完李桂琴将信将疑,这齐明在外的名声一直不错,是温文尔雅,稳重大度。
然而,她只辩驳几句,就被岳宁拉着衣襟止住了话,岳宁还笑着道谢:“大哥,谢谢你啊,让你费心了。”
送走了李家大哥,李桂琴问岳宁是不是早就知道齐明有事,所以才一直这么冷淡的。
岳宁想了想,现在不好妄言,便随口扔了个理由:“也不是,我就是听说他今年手头不太宽裕……”
李桂琴更惊:“啥!他不仅外面有人,接近咱家还是为了钱?!”
岳宁:“……姑且算是吧。”只怕背后的图谋还尚未表现出来。
不过,这理由却不是她信口胡说的。
从王雷那儿拿到的钱,除了少量用来花销外,大多都存在了信用社里,成了当地信用社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客户,她又大小算个名人,平日里说话和气得很,又长了一张骗人的娇弱美人脸。这一来二去,信用社的一对姐妹花便“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成了她的头号粉丝。
小姐妹听说最近齐明总往岳宁这边跑,还以为两人真的发展了关系,便专门来跟她通气,齐明在信用社有借款这事儿。虽然没有透漏具体数额,但看两人神色,应该不是小数目。
这信用社的借款项目由来已久,但多是由组织出面,贷款周转种子啊农具之类的,个人虽然也可以借,但那个以创业和改革为主题的时代还没到来,现在的农家人相对都比较传统和保守,需要周转钱基本上都找亲友,谁会想到去信用社借钱?
那么,他前后态度的转变便有了原因。
自从得了这个消息,她表面不动声色,实际其实留了个心眼,一直在找机会套话。谁知这齐明是个厉害的,这么些日子下来,是滴水不漏,不愧是个经验老到的财务工作者。
她正想着,是不是真的就这么随他去,等她这块肥肉飞走了,他自然也就没了图向,也就不会再纠缠了。
然后,这齐明就出手偷偷拿了稿子。
再然后,李家大哥就来送了消息。
李桂琴听岳宁说起齐明在信用社借款的事儿,这在农家人心里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她是越听越心惊:“这……我得赶紧去跟爸妈说一下,这他居心不正,以后不能来往了。”
岳宁:“倒也先不必着急揭穿他。”
李桂琴:“你有主意?”
岳宁:“他的图谋很大,我一时半会还没全都摸清,还有那个女人,我总觉得,没有大哥说的那么简单。”
到底是谁,这闭塞的信息环境,也不好排查,只能等她自己出来。
“宁宁,你是不是又在憋什么坏主意?”李桂琴手托腮,若有所思地看着她。
“什么叫憋坏主意?”
自从和王雷离婚后,但凡遇到事,岳宁一皱眉,家里人就会觉得她想搞事,这怕是都要成思维定势了。
李玉琴闷闷,有些气馁:“对不起啊,宁宁,这齐明是我非要介绍给你的,我也没调查清楚,只以为从小长到大的,足够了解了……”
“嫂子也是好心,我知道的,别在意。”岳宁揽上她的肩,“以后注意就是了。”
虽然岳宁如是说,但接下来几天,李桂琴还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她是个憋不住话的人,还是跟丈夫先通了气。岳勇一听,又来了个别有图谋的龟孙,这还了得,当即就要打人。李桂琴说了岳宁的嘱咐,岳勇倒是憋住了,第二天齐明来的时候,他一改态度,横挑鼻子竖挑眼,最后午饭前,把人赶走了。
岳家二老:“???”
岳勇振振有词:“咱家宁儿,今时不同往日,她可是拿了奖,正经发表过文章的大作家,正儿八经文化人,这万一再考上大学,难不成你们还真想咱家好不容易出的大学生,找这么个村上还带娃的小会计?”
一听这话,岳老爹不高兴了,眉心拧成了疙瘩:“你这孩子说话,注意一下。咱们当时看中这齐明,看的也不是家世,是他的人。”
说着,还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岳宁:“这人啊,不管走到多高,成就多大,也不能忘本。更不能因为自己那点小成绩,就看不起庄稼地里刨食的人,谁还不是从泥里走出来的?”
莫名躺枪的岳宁:“……”
说来这岳老爹也是个有趣的人儿,自从那次被二婶刺激之后,内心的三纲五常就觉醒了。他是疼闺女的,但经过这些日子,岳宁深深觉得,原主那恋爱脑的性子,和父母不无关系。
就比如说,家里的一些决定,都是由岳大娘发言,看似是她有话语权,实则都是岳老爹的意思,她只是一个宣旨的,掌家却不主事。
而自从岳宁获奖消息传来,岳老头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忧心,喜忧参半的,也不知他到底在担心什么。
岳勇接话:“爸,你说什么呢,宁儿什么脾气,您还不知道,不管她以后去了北京,还是出国,就算去了外太空,心里也还是记挂着这个家,会一直孝顺您的——”
“我不是说这个!”岳老爹疾言打断儿子的话,而后才拧着眉头,饶有深意地看向女儿,“说来,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了,有出息是好事,不过爸是什么意思,你读了这大半年的书,应该知道。”
岳宁:“……”
我知道啥?
我啥也不知道QAQ!
吃完饭,领着小丫头回家,岳勇追出来,悄悄说:“其实,我跟妈透了点消息,但是她老人家不信,非说是我们误会了齐明,我才出此下策的。”
“是不能信。你看,咱爸妈这双儿女,你天天忙着干活,我天天忙着考试,跟前好不容易出现这么个知心人儿,齐明又会装——说起来,那时候王雷那个德性的,他们不也不愿意我离婚吗?”
听妹妹语气冷淡,岳勇以为她生气了,赶紧想解释,却听岳宁继续说:“哥,你回去吧。齐明还会来,该如何就如何,你也不必像今日这般冲动,打草惊蛇,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
“可是——”
“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你照顾好家里便好。”
“行吧。”
***
那两篇稿子如期刊登后,岳宁收到县里来的表彰信,□□门和妇联一起派代表来小南洼表彰慰问,还有一笔奖金。另外还带了传说中的文化扶持登记表,据说可以持续三年从县里领补助金,以帮助其专心创作。
自离婚事件后,岳宁作为妇女觉醒代表,一通宣传和街头巷议,她本身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只不过那件事带来的名气,更像是一种黑红。之于大众,不管是同情她支持她的,还是站在她对立面的,其实都多多少少对她有一种畏惧感。
这也是岳家老两口一直发愁的原因——他们一直试图给女儿再组家庭,却总不成功。
但这次不一样了。
文化带来的那种荣誉,再加上官方认证,之于大众,除了吃惊和艳羡,自然更有那种对文化人打从心底的敬意。
也有人听到奖金酸不溜丢地说闲话,拿出妇德那一套,说岳宁和这个不清不楚,和那个不清不楚的,这稿子还不知道是用什么手段登上去的。
一般这种时候,都会遭到周围人的群起反对:“你有本事,你也去勾搭,看你多能耐,足不出户,就勾搭到北京的大官,也发表几篇文章,让县里表彰你,给你大票票奖金。”
岳宁一跃成了励志典型。
政府也借机打出了“精神自立,文化自强。我要读书,改变命运”的口号,又将岳宁的故事编辑成小册子,分发到各个村镇,一夜之间刮起了“学XX活动”。
如果说上次她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女性群体,这次便可以说没有年龄和性别限制了。听说中心校那边,还在教室里挂上了她的画像,就放在雷锋叔叔后面。
岳宁:“……”
咋,还想让我牺牲一个?
这一阵风刮下来,学校的复学率节节攀升,甚至有些村里的妇女要求学文化,还自发办起了夜读班。县里的机关小报收到的投稿是往年的七八倍还多,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胜在百花齐放。
要说这阵最愁的,莫过于本届考生了。
有一个岳宁这样的同期,他们是既欣慰,又压力山大。欣慰的是,能和一个这么优秀又励志的同学一起考试,人生幸事。悲催的是,人家岳宁在家自学,还带着娃,又发表文章又得奖的,她要是考上,而他们住在学校,心无旁骛地学了这么多年,要是没考上……
估计是没脸见人了。
是以,最后这段时间的复习,大家都铆足了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