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3/5)

虽然皇帝没有想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哪样让四品京官、司礼太监亲自护送张居正的灵柩回去,可也没了后来的抄家灭族,毁官鞭尸,总算一代名臣,善始善终。

更多的人,将目光放在内阁上。

张居正一死,首辅之位就空了出来,照常理来说,作为次辅的张四维是可以递补上去的,但是皇帝迟迟没有发话,阁臣内部对继任人选也几度争执不下,原先追随张居正的王国光等人,在张居正死后,并没有投向张四维,反而左右摇摆,举棋不定的模样。

最先站出来举荐张四维的是殷正茂,有了带头大哥,其余张党人士纷纷跟上,元殐眼看时机成熟,不慌不忙地抛出一份奏折,内容却是当年吴维良受赵肃之名到山西查张家田地逃税的种种证据,赵肃隐而不发,临走前交给元殐,而元殐终于等到这个时刻的到来。

张居正在的时候,这种证据拿出来,不但没什么用,反而还会引来两张联手对付赵肃,现在则不一样了,张四维既无张居正的强势,也无张居正的威望,此事一出,他必然要上折自辩,变主动为被动,原来的优势荡然无存,轻则被皇帝申饬,重则要挂冠离去。

一池原来就不怎么清澈的水,被元殐这么一搅和,又浑浊了三分,没等其他人作出反应,又一件大事从天而降,砸了下来。

丰臣秀吉举兵进犯朝鲜,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攻下汉城,到了六月,平壤也陷落了,朝鲜国王李*仓皇出逃,并连番遣使臣进京求援。

149

149

对于这场战争,明朝不能说没有准备,但也称不上筹备周全。

早在万历七年,朝廷就开始陆陆续续往朝鲜派细作,这些细作大部分是以商人的面目在朝鲜境内活跃,他们本身确实也从事朝鲜与大明之间的人身交易,私底下还要向朝廷这边的接口人定时汇报情况。

只不过这种准备毕竟时间尚短,而且无论是赵肃对于历史的认知还是武将们从军事上的考量,都一致觉得在短期之内,日本是不可能侵犯朝鲜的。

然而这种判断毕竟还是失误了,等到朝鲜反应过来的时候,朝鲜八道几乎已经全部失去,仅仅留下靠近辽东半岛,也就是明朝和朝鲜边境的义州一带,还没沦陷,对于究竟派不派兵援助朝鲜,朝廷是分为几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