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2(2/2)

罗元良看了前面两个,觉得都很不错,但更倾向于第二个,因为第二个牧场有现成的屋子和养马人。一批有经验的养马人有时比牧场本身要更有价值!

袁宁想了想,说:“看看第三个再说吧。”

阿古拉说:“第三个是我自己加进去了。不瞒你说,这牧场已经亏损好几年了,它的主人是我的朋友,这几年为了它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大夏天都得戴着帽子才能出门。”

袁宁坐车抵达昌沧西北部,在阿古拉的指引之下见到了“夏天也必须戴帽子”的牧场主人胡勒根。胡勒根的体格不算高大,瘦瘦小小的,五官却长得周正,天生带着股拗劲。

听到袁宁的来意,胡勒根叹了口气:“我也不说谎话,我这牧场这几年有点邪门,动物总得病,人也常出问题,”胡勒根把自己的帽子摘下,给袁宁看他光溜溜的脑袋,“我这头发就是这几年掉光的——还有你看看我这手。”

袁宁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胡勒根身上缠绕着不少黑色丝线,正躲在胡勒根背部探头探脑,仿佛在寻找适合寄居的人。他的目光转到胡勒根手上,发现胡勒根的手背出现了一些角质化的“鳞片”,看起来古怪又骇人。袁宁心里咯噔一跳:“其他人也这样吗?”

胡勒根说:“附近不少人这样,一些老人和小孩熬不过去,都没了。这事儿太邪门,我不能瞒你。”

袁宁没想到看个牧场也能碰上这样的事。他皱着眉头说:“带我去周围转转,尤其是水源附近。”

胡勒根点了点头,领着袁宁去看木场附近的小河。袁宁取了一些水样,对胡勒根说:“我回去查查是怎么回事,如果牧场有问题的话——”

胡勒根叹着气说:“你们不买也没关系,能帮忙查出是什么问题也好。”

袁宁说:“不,我的意思是如果有问题的话我会把它买下来。”

胡勒根讶异地看向袁宁。

袁宁补充:“按照市价买。”袁宁碰到过不止一次这类问题,每次都查阅了大量资料,看到胡勒根的情况他大致可以判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果真的是他想的那样的话,这边肯定不适合继续居住或放牧了,他得买下来好好治理一下。

当然,在那之前还得找出问题的根源。

这种事防重于治!

第207章好孩子

袁宁回到省会,找上杜建成。

杜建成是大忙人,对袁宁这个师弟却十分看重,费校长可是向他露过底的,别看袁宁年纪小,想要把袁宁拉过去的人可不少!

恐怕袁宁和他那大哥一样,还没毕业就给某个部门预定了——而且不止一个。

瞧着这个小兄弟,总让人觉得自己白活了那么多年!杜建成心里虽然感慨,却还是亲自见了袁宁。

得知袁宁要借用检验中心,杜建成一口答应下来,给检验中心那边打了个招呼,并把袁宁要的昌沧城乡地图给了袁宁一份。

袁宁直奔检验中心,把取回来的几分水样递了过去。水样检测有一定的标准,袁宁最想知道的却只是其中一项,他与几个检测员沟通过后拜托他们先把自己想知道的给做了了,检测范围大大缩减。

检测员们松了一口气,本来听说这是杜建成分下来的任务他们都很担心,毕竟让外行指导内行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很多人带着一份样品过来,大手一挥要他们把全部指标检测完!每一项指标都需要一定的采样量,不是随便一份就可以全面检测啊!

好在袁宁没有那种异想天开的想法,而且从讨论的过程来看,这小孩的专业素养没比他们差到哪里去。

检测员们拿了样本去忙碌。

检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完的,既然已经把事情交给专业人士,袁宁也就不再在旁边碍手碍脚。

袁宁拿着杜建成给的地图册,翻到西北部,研究起那边的地形来。

那边这几年兴起了种棉花的热潮,有些放牧人被怂恿去种棉花,于是那一带多了些棉花厂和农药厂。

昌沧以前农业不发达,上面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大大调整了优惠政策,极大地侧重于农业。

在这种有意引导之下,不少人开始觉得牛羊不值钱,把草地改成了农耕地。还有一些见昌沧地广人稀,过来买地发展的,基本都没把这边的环境当一回事,基本是怎么糟蹋怎么来。

西北这一带就是这种发展的结果。

在阿古拉与胡勒根的牧场之间有个小城,这小城一把手很给力,前些年拉了不少投资商,大大小小的化工厂都在那边落户。

随着这几年昌沧大力推进农业发展,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就成了昌沧的“农药中心”,那边还把其中一家农药厂树为典范,把厂长鼓吹为“农药大王”。

这一点在地图册上也有记录。

袁宁合上地图册,更为确定自己心里的猜想。

这个地方有砷矿,所以大部分农药厂生产的农药很可能都含砷。含砷的废水不好好处理可能会污染水源,含砷的农药会残留在地里和植物里。这边又大规模种植棉花,连带地棉花厂也很兴旺。棉花里残留的砷在棉花厂处理棉花的过程中又会扩散到空气中——也就是说这边的水源、土地、空气都有可能被污染,从胡勒根的牧场和这个地方的距离来看,更接近农药厂和棉花厂的地方污染程度恐怕更严重。

这座小小的城市把农药厂当成支柱产业来支持,几乎消化了整个昌沧的农药市场。可是经济上去了,其他方面呢?

袁宁叹了口气,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只能暂时放下这件事。他先去和罗元良会合,找跟第二个牧场的主人见面谈买牧场的事。

牧场主人心里有个航海梦,要去沿岸地区发展航海事业,已经蠢蠢欲动许多年。听阿古拉说有人想买牧场对方就坐不住了,主动压低价钱想快点出手。

双方的目的很一致,罗元良在牧场里再仔细地转了几圈,第三天就拍板定案,和袁宁一块去办了购买手续。

新牧场到手,袁宁本来应该和罗元良一起好好清整,结果检测中心那边来电话了——检测结果已经出来,水样里的砷含量果然明显超标。

袁宁心里咯噔一跳。他没有犹豫,打电话给费校长请他帮忙找两个能牵头的人,一个负责带人沿岸定点取样,确定污染源和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