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5(4/5)
站在城楼上,大半个云州尽收眼底,房屋残破,一地萧索,太子在半路上,也想了许多对策,譬如征兵,譬如囤粮,但一切的雄心勃勃,在他看到云州的真实景象时都化为乌有。
这里哪里有兵可征?哪里有粮可囤?
他憋着一口心气不想让人小看,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未必会输给其他兄弟,只不过没有机会施展,而现在,这种想法逐渐沉淀下去,浮上来的却是前途未卜的茫然无措。
不是没有后悔,只是说不出口。
作者有话要说:
嘤嘤嘤,又迟到了,明天争取不迟到,端午快乐,不过明天要上班了吧?
看到有萌宝说最近虐,还好吧,这些都是各人性格的必然走向,小说走到这里,已经是到达一个转折点了,融宝这么多年来的经营积累也该有个结果了~
正文第137章
贺融得写奏疏,向朝廷陈明伏念可汗遣使来求情的事,申辩自己的立场。因为他知道,以天子的软耳根,加上他之前得罪过那么多人,就算写了这封奏疏,也会有人在嘉祐帝面前上眼药,如果不写,那后果只会更严重。
他很讨厌写这种申辩的奏疏,那让贺融有种浪费工夫的感觉,有这工夫干点什么不行?但朝廷就在那里,他树敌众多,皇子的身份又注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防备与猜疑。
很多人觉得贺融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甚至不惮于得罪任何一方势力,实际上贺融知道,自己原本也许可以迈出两步的,但由于各种掣肘,最后也只能迈出一小步。
空白的奏疏打开摊平,旁边的草稿已经有人根据他的意思写好了,只等他自己再誊抄一遍,然而贺融不大有动笔的**,他又拿起旁边一封还未拆封的信,看见上头的署名,嘴角不由自主扬起轻微弧度。
信是贺湛在回岭南的半道上写来的,他在半个月前离开长安,启程前往岭南,信上写了沿途所见所闻的风土人情,还顺道寄了一些土仪过来,其中甚至有腌好的一小罐梅子,用蜂蜜和盐腌渍过,封得很紧,打开时一股梅子香甜扑鼻而来,仿佛整个春末夏初都被储存在里面。
贺融离开长安之后,贺湛虽然碍于纪王的挽留,加上裴皇后有孕,就又多逗留了一些时日,但他发现太子与纪王之间的斗法,已然不是自己能插得上手,更不必说阻止了。
云州告急之后,他与纪王商量过,纪王让他先请战,说自己随后就会上疏,这样陛下答应的机会更大一些,但在他上疏请战之后,纪王并未紧随其后,反倒是向来并不主张跟突厥人打仗的太子,态度忽然变得激进起来,不仅赞同打仗,还希望能亲临前线,镇守云州。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自然有反对太子出征的,但也不乏称赞太子勇气,起哄怂恿之人,纪王这才不紧不慢地上疏,表示自己也愿意前往云州。纪王不表态还好,这一表态,太子要去云州的态度反而更加坚定起来,嘉祐帝原不想让太子离开长安,此时也经不住太子三番四次软磨硬泡,同意了太子的请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