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1/2)
前袁州见过的都不同。
一般别的面店里所用的也就是煮面桶,大而快就能煮很多面,这个看着是倒像关东煮的那种格子,只不过每个格子都比较大,可以煮下二两面的样子。
这个格子总共三排,每排四格,一共十二格,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每个格子之间完全密封。
“砰砰”
这个手感和清脆的声音告诉袁州这居然是瓷的。
“系统这个该不会是耐高温陶瓷吧?”
袁州大学期间曾经去过景德镇游玩,那里出产瓷器,所以他也知道陶瓷的一些粗略分类,其中高温陶瓷对其烧制的技法要求颇高。
系统现字:“此锅的确采用耐高温陶瓷所制,所用工艺极为复杂,成品为极品。”
“我可以卖掉,换一个锅吗?”袁州扶着脑袋问道。
系统现字:“此锅煮出的面条口感和营养价值为面条的巅峰,此道具不可买卖。”
“呵呵”
据袁州所知,耐高温陶瓷可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用于宇航、原子能、电子技术、机械、化工、冶金等许多部门,是现在科学和技术不可缺少的高温工程材料,品种繁多,用途极为广泛。
现在系统居然用这样的材料给自己做了个煮面的锅,袁州的内心也是哔了狗。
而且袁州还现自从遇见系统后,用呵呵的次数成方程式增加,突然有些怀念那个不说脏话的自己。
至于边上多出的水龙头,上面铭刻的揉面专用也非常之显眼。
在内心吐槽一番后的袁州,极为淡定的打开装有面粉的柜子。
独属于小麦的清香随着柜门的打开而飘散开来。
“嘭”
袁州拿起一个直径五十公分的大陶盆,放在一边的琉璃台上,开始用一个干净无任何味道的木勺开始舀出面粉。
这次的面粉和上次的区别很大,先面粉并不是平时常见的那种雪白无暇的样子,而是带着微微的黄色,以袁州灵敏的嗅觉还现香味也有所不同。
打开碗柜,现里面多了一种粗瓷大碗,颜色是浅淡的棕色,外面绘着云纹,虽然是粗瓷的,但是也光滑细腻,不像一般的那样膈手,而且也能看得出来没有上过釉。
“哗哗”
袁州用大碗接了两碗水,开始揉面。
是的,系统奖励的清汤面,是从面条的做法开始的。
如果说世界上揉面这样技术都有标准的话,那袁州既是最标准的教科书,又是最不标准的学徒,因为其动作中带着明显的个人特色,但却是最优美的。
面团在袁州的手下慢慢变得光滑细腻,微微黄颜色也变成了带着油光般的感觉,面粉的香气内敛,基本闻不出来了。
在琉璃台的另一边撒上一些干面粉,袁州拿出面团开始使用擀面杖,用来擀面。
当然擀面杖也同样不平凡,袁州所用的擀面杖是‘走槌’中的大擀面杖,专门用来擀面条。
而袁州的擀面杖是用香椿木所制。
成才的香椿木可与上等红木媲美,甚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在单州赛仙台谪居时,就常以香椿木为枕,而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和大户人家才用香椿木、楠木、红木做家具。
这根擀面杖却是使用百年香椿木的树心所制,其心材红褐,略带金黄,刨之光滑如镜,且湿木时清香宜人,还有“百木王”的美称。
当然,这只是系统提供的擀面杖而已。
“嘎吱嘎吱”
面团在琉璃台上出优美的声音,这是好面粉才有的声音。
袁州的度很快,不过一会功夫就已经进行到切面的环节。
从下层拿出一个竹篾,把擀的厚薄适中的面皮堆成三层,用切面刀开始切面。
“当当当”
切面刀和琉璃台接触的声响,每次都清脆而动听,随着这样的声响,面条也随之切好,每条的长约三十厘米,粗厘米,码放好,堆砌在青翠的竹篾里。
拿出碗中剩下的面粉,均匀的撒在做好的面条上面,直接放进写有保鲜柜字样的柜子里。
“终于可以开始煮面了。”
袁州擦了擦额头上的微微汗意,打开那个专用的煮面锅。
智能的耐高温陶瓷中间的一格直接自动注满七分的水位,不过十秒水开始微微沸腾,袁州抓出两把面条丢了进去,瞬间面条随着沸腾的水开始在锅里舞出各种美丽的姿态。
“系统说一下这个面粉的来历吧。”袁州现在基本是必问这样的问题,如果不问怎么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吃的等着自己呢。
系统现字:“小麦的最早种植区为两河流域,那里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
“其中华夏的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当伊朗西部某地栽培二粒小麦被带到粗山羊草分布地区后,生了自然杂交,其杂种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产生了普通小麦。”
“本系统选用的小麦为第一代自然杂交最为完美的一代,选用含角质粒5o%以上的小麦称硬质白皮小麦,比起红皮小麦,白皮小麦呈黄色或ru白色,皮薄,胚ru含量多,出粉率高。”
“此特种小麦专用于上供,是极品小麦。”
“真是皇帝般的非凡待遇,先是贡米,现在又是贡麦。”袁州喃喃自语。
这个时候锅里的面条也快熟了。
传说中的清汤面,可以吃了!
第四十二章一碗清汤面(下)
袁州拿起粗陶大碗,开始放最后的作料,打开盐盒,按照自己口味放了些,放了点增加鲜味的海鲜汁,放下碗后开始盛面。
专用的漏勺和长长竹筷,袁州灵活的运用,一次就把所有的面条夹到了漏勺里,又极快度的放入冰水里过了一遍,然后扔进刚刚打好作料的碗里。
“唰”
一勺子滚汤加入面里,瞬间蒸腾起的热气混着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拿起香油滴了两三滴在上面,这下香味更加浓郁不散。
好吃就一个字,只说一次。
袁州端着碗放在自己的专用座位前,拿起筷子准备开吃。
棕色粗陶衬托下的汤色并不是清亮如水的,八分满的汤和刚刚好的面搭配在一起散让人食指大动的感觉。
“吸溜吸溜”
说起来袁州是地道的西南人,但是他却不爱吃面条,只喜欢米饭,作为一个大男人吃面条只能吃的了一两,以前实在没饭吃的时候袁州去外面点一两面,基本会被老板报以奇怪的眼光。
当然最初还是能吃二两的,在袁爸袁妈还在世开着面馆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