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5(1/2)

的豪情壮志,所以选择在钱塘江与我军对峙,企图磨退我军,就是唯一选择。

所以末将也查过钱唐江的水文图,这条江隔开吴越之地,长数百里,敌军不可能处处设防,这就给了我们几千铁骑偷渡的空间,一旦上岸后,以骑兵突袭敌军后方营地,再抢占浙西大峡谷两侧高山的有利地形,那敌军就是有十万精锐,也难以攻克。”

杨素抬起头,双眼中神光闪闪:“若是汪文进,沈孝彻来援怎么办?你刚才也说过,唇亡齿寒,他们不会坐视不理的。”

王华强自信地说道:“浙西峡谷一带离浙南的温州,婺州足有千里之遥,等这两人知道高智慧后院起火,只怕高智慧已经全军覆没了。他们来不及救的。不过大帅,说到这二人,也要防止他们逃得过快,直接放弃温州和婺州,去和那泉州王国庆会合。

您刚才说过,王国庆乃是海贼出身,海船不少,当年东晋孙恩的天师道起事时,也是在闽越和三吴一带起兵,被名将刘裕打败后逃窜入海,由于当时刘裕所率的北府军没有海船,无法追击,因此让这帮贼人下了海,一直从泉州逃窜到了广州登陆,趁着后来刘裕起兵与篡夺东晋皇位的权臣桓玄交战时,夺取广州,成为后来东晋的心腹之患,甚至连名将刘裕,都差点败在这帮妖道之手。

有这前车之鉴,所以我军光打垮高智慧还不行,浙西大峡谷不是通向南方的唯一道路,就是高智慧军,即使崩溃,也可以从小路逃亡,所以我军还得抢时间,大帅可以从海路走,奇袭温州,另派得力将领分兵从陆路袭取婺州,不能给予敌军喘息之机,让他们有南逃的机会。

至于那王国庆,本为泉州豪族,又是海盗出身,末将以为对其不宜逼得太狠,不然他往海里一逃就麻烦了,闽浙一带沿海多岛,居民又熟悉海路,一旦逃进海岛,我军根本无法清剿,只能长期在此屯积重兵防范,费钱费力。

高智慧,汪文进,沈孝彻这三个自行称帝的乱臣贼子是一定要剿灭的,可是王国庆没有走这一步,还有争取他的可能。

末将以为,如果高智慧这三人跑去投奔王国庆,不妨派人给王国庆送信,擒拿三贼,交我军处斩,才可以赦免他的罪过。想必王国庆为了保命也会不遗余力的,如此则闽越平定。”

杨素静静地听王华强说完,才满意地点了点头:“王参军,高仆射早就说过你有文韬武略,将帅之才,看来本帅前一阶段让你只是当间谍细作,有些可惜了,如果让你领兵作战的话,可能会更好。只是可惜你的官职太低,强行让你为将,只怕众将不服,不过这次你可以放心,到了岭南后,你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王华强听到最后一句,一向镇定自若的他也不禁脸色大变:“大帅?怎么还要末将去岭南?”

杨素叹了口气:“因为这次高仆射不是来征询本帅的意见,而是直接指名道姓非要你去不可,而且去岭南的讨伐军主帅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好友裴世矩。”

第二卷突厥攻略第二百一十八章阴影中的腹黑男

王华强一下子惊得说不出话来:“世矩?怎么会让他当主帅?他不过一个六品的文官,能指挥整个岭南平叛的大军?”

杨素点了点头,从案头又拿出一封塘报:“本来这封信是前几天到的,当时高仆射的语气没这么强硬,可是今天早晨来的这份转来的塘报,却是说岭南情况迅速恶化,广州刺史韦洸在剿灭叛军时中流矢而亡,现在叛军气焰冲天,已经开始围攻广州首府番禺城,副将慕容三藏在苦苦支持,随时都可能沦陷。

你的好友裴世矩本来是被高仆射派到湘州一带巡视,因为高仆射担心荆湘之地也象江南那样起事,可能裴世矩身上有高仆射的秘令,给他便宜行事,就地招兵之权,现在岭南的情况迅速恶化,王世积的荆州军又因为瘴疠而无法出战,只能靠裴世矩在湘州一带临时募集的士兵去救援岭南了。

王参军,高仆射在这份塘报里明确说,岭南征伐,裴世矩身边缺乏一个足智多谋,长于军略的人,这个人身份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取裴世矩而代之,又要精通兵法,和裴世矩的关系不能出问题,朝廷上下,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你王参军了。”

王华强一听到是裴世矩这次挂帅出征,叹了口气,于情于理,他也没有拒绝去岭南的理由了,突厥的事情上两人合作过,有交情,更重要的是二人现在官职相当,年龄相差也不大,以后正好可以在官场上相互扶持,抱大腿是必须的,但是和有资格有能力跟自己竞争的同僚搞好关系,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也是应该的。

王华强无奈地点了点头:“既然话都说到这种程度了,那末将也只好遵从,只是这次不能亲眼目睹大帅凯旋而归,实在是遗憾得很。也错过了跟大帅学习兵法的机会,末将只是对这个比较惋惜。”

杨素哈哈一笑,长身而起,拍了拍王华强的肩膀:“王参军,兵法不是看人打仗学的,而是自己指挥作战时活学活用,你的谋略足够,只是没有一次自己掌兵独当一面的机会,这次领军到岭南作战,会是个很好的锻炼,比在我这里要强。”

王华强问道:“那末将何时出发?”

杨素沉吟了一下:“军情紧急,你这就上路吧,我派麦铁杖一路护送你。这次他跟着你渡江侦察,也立了大功,后面的几次战斗中也有斩获,没有意外的话,我会帮他争取一个从六品的武职,至于你,到了裴世矩那里后,可能新官职的任命就会下来,下次我们再见的时候,你应该至少是个六品官了。”

王华强心中乐开了花,脸上却仍是不动声色,拱手行礼道:“多谢杨元帅,末将这就出发。”他一转身,麻利地走出了县衙。

杨素看着王华强身影的远去,脸上的笑意渐渐地凝固,转而陷入了沉思,一个二十多岁,双眼炯炯有神,但面相中带了几分阴郁的年轻人从角落里走了出来,正是刚才出现过的那个录事参军。刚才他一直藏在阴影中,众将都退出时也仍然留在这里,就象个无声无息的幽灵。

这年轻人对杨素说道:“大帅,皇上昨天让您班师回朝,您却在这里和这王参军讨论进兵闽越的事情,是不是有意抗命继续南征呢?”

杨素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他叫封伦,渤海人,是高熲的老乡了,祖父做到过北齐的太子太保,父亲也是现任的通州刺史,算得上北方大族,这次南征时,封家也是托了关系把这封伦推荐到自己的幕府里,和王华强一样,当了记室参军,刚才的那个杨素口述的军功薄,就是他在角落里负责记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