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7(2/3)

杨坚沉吟了一下,问道:“没有别的原因了吗?”

王世充看了一眼眉头深锁的高熲,正色道:“南宁州的蛮夷们为了表示对我们大隋的恭敬,赔偿这次叛乱中国家的损失和军费,还拿出了大批黄金给史元帅,此事大概也是史元帅放归爨翫兄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话一出,高熲的脸色终于舒缓了,而场内其他人则个个脸色一变,苏孝慈双眼圆睁,厉声道:“王世充,在陛下面前,不可无端造谣!史万岁给兵部的军报里并未提及收金之事,而蜀王给朝廷的上书也没有提及此事,你说这话可有何凭据?”

王世充摇了摇头:“此事乃微臣亲眼所见,史元帅称这些黄金乃是宁州的蛮夷为了表示恭顺而付出的赔偿,足见他们的诚意,至于军报中为何没有提及此事,微臣实在不知,如果陛下对此事不信的话,可以派御史调查,包括对宁州的各蛮夷部落进行调查,一问便知。”

苏孝慈的脸涨得通红,雪白的胡子无风自飘,眼睛几乎都要从眼眶中瞪出来:“王世充,你无凭无据地诬陷朝廷大将,在陛下面前诳语,就不怕触动天威吗?”

王世充在今天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选择,说出真相会得罪相当一部分关陇军功集团的大将们,比如苏孝慈这样的,但至少能在杨坚面前留个好印象,也不会失去高熲和杨素的支持,但如果帮着史万岁和他背后的关陇集团公然撒谎,那很可能今天就不会活着走出大兴宫,这一次自己是没有和稀泥,当老好人的空间,艰难痛苦的选择是必须做出的。

于是王世充冷冷地对着苏孝慈说道:“苏尚书,当着陛下的面,世充不敢有一字虚言,不仅是史元帅,就连蜀王派去宁州的万参军,源司马,都借着审讯当地部落头人的机会,大肆地搜刮当地黄金,种种行径,一查便知,世充愿以人头担保,所言若有半句不实,甘愿伏诛!”

苏孝慈的怒气如火山迸发一样,如果现在不是在皇宫大内,估计早就想上来揍王世充一顿了,但杨坚的话却如一盆冷水迎头浇下,让他一下子头脑清醒了不少:“苏爱卿,王员外所见所闻如实向朕汇报,这是他的职责,至于是否属实,朕自然有办法查实,你为何不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呢?”

苏孝慈突然感觉到一股寒意顺着自己的背向上冒,杨坚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完全没了平时的那种谦和慈善,而是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帝王威严,他意识到自己刚才表现得过于激动了,连忙下跪谢罪道:“臣一时失态,死罪!”

杨坚摆了摆手,声音中仍透着一股冰冷:“苏尚书,你也是朝廷老臣了,居然连一点起码的礼仪也不懂,朕当初让你以兵部尚书本官兼任太子东宫左卫率,是希望你这样的重臣能教会太子为臣之道,可以你今天的表现,朕非常怀疑你是否还能胜任。”

第二卷突厥攻略第三百八十一章帝王之怒(二)

他转头看向苏威,“传旨,兵部尚书,东宫左卫率苏孝慈即ri出京,以兵部尚书衔出任淅州刺史,即刻上任,不得有误!”

苏孝慈的两眼闪着泪花,这位从西魏到北周再到大隋的三朝元老,见惯了你死我活的朝堂争斗,只是从没有想到今天自己也会落到这一步,杨坚的意图再明白不过,在大战之前看来要对偏向太子的关陇集团作一次清洗了,而虞庆则,自己,还有接下来的史万岁就会是第一批倒霉蛋。

可是杨坚显然圣意已决,辩解无用,求情亦是无用,现在在场的这几位帝国的核心重臣,从高熲到杨素,再到元旻和元胄,一点给自己说情的意思也没有,显然这几位已经吃准了杨坚的意图,不会陪着自己犯天颜了,苏孝慈长叹一口气,跪在地上,叩首于地:“臣领旨谢恩!”

苏孝慈站起身,转身向后走去,突然只听杨坚说道:“等等!”

苏孝慈突然心里一阵惊喜,是啊,皇上还是念旧情的,刚才一时气愤下了那样的命令,现在一定是改变主意了,太子的位置现在岌岌可危,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离开京城!

苏孝慈转过了身,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耳边却传来杨坚那冰霜一般寒冷的话语:“今天所议之事,乃是国家机密,出得此殿,不得有半句传出,明白了吗?”

苏孝慈的心中浮过一阵巨大的悲伤,身形晃了两晃,喉头一甜,一口血涌到嗓子眼,差点没有晕倒,一时说不出话,直到杨坚再次说道:“苏刺史,你听清楚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