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0(2/4)

王世充微微一笑:“对了,说起那个孔颖达,以前我在河北初遇你玄成的时候,你曾经给我举荐过,说此人才华横溢,让我有机会招至幕府之中,只可惜我虽然几次重金礼聘他出山入我幕府,可是他却再三推辞,本以为此人并无出世之心,可想不到这次洛阳城的论道大会,他居然也参加了,还力压群儒,夺得第一,看来这孔颖达,也不甘心一辈子在山野之中做个隐士啊。”

魏征微微一笑:“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若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又有几人愿意受那寒窗之苦呢!孔颖达曾经师从河北大儒刘焯,可是在这次的儒学论道大会上,却是青出于蓝,击败了自己的老师,可见其人求取功名之心,并不是一般的强烈。他家世代为官,他的父亲也曾做到北齐的州法曹参军,并非平民子弟,想必那山野村夫的隐士生活,他也是没有兴趣的,正是因为熟知其底细,所以当年我才会力劝主公招揽此人。”

王世充的脸上闪过一丝遗憾:“可能是那时候我在士人中的名声不太好,他觉得当我的属下没什么前途吧,所以这次杨广开了儒家论道大会,他想借此名扬天下,谋取一个官身。只可惜其人锋芒太盛,在大会上大大地折了许多前辈宿儒的面子,激得这些老家伙派刺客要取他的性命,若非杨玄感的回护,只怕这会儿早成了孤魂野鬼了,而杨广好像对他也没什么兴趣,论道过后,就不了了之,玄成,你看我们此时出手招揽孔颖达,有成功的可能吗?”

第九百二十一章河东三凤

魏征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主公,以我对孔颖达的了解,他这回没当成官,必以为平生之耻,十年之内,不可能出山了,更不可能投靠到您这里。”

王世充微微一愣:“杨广不给他官做,杨玄感那里也只是一时回护,以杨玄感现在满脑子都是想起兵复仇的情况看,只怕多半也看不上这个只会寻章摘句的纯儒生,既然如此,他何不投到我这里,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呢?”

魏征叹了口气:“这些文人,都骨子里清高得紧,就象三国时的诸葛亮,对自己都是待价而沽,只有看准了主子,才会出山,希望意中的主人能象刘备刘玄德一样,与诸葛孔明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孔颖达挑选在这次杨广主办的儒家论法大会上出山,就是想在这大会上大出风头,引起杨广的注意,毕竟杨广在文人圈中的名声,在这次杀薛道衡之前,还是很响的,天下的文人雅士,也多愿为其效力,而且,有了虞世基和裴蕴这两个例子,北方世家大族的子弟们,就更有入朝为官的冲动了。”

“可是这回杨广没有用孔颖达,显然是让他失望了,既然在杨广手下做不了官,他也不可能在主公或者是杨玄感哪里当个幕僚,那样对他来说可能会觉得掉价。所以他求官不成,一定会回山里当隐士,指望着走主君入山中求世外高人的路子,再次入朝为官呢。”

王世充哈哈一笑,拍了拍魏征的肩膀:“这人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与这种华而不实。脾气古怪的文人相比。我倒是觉得一百个孔颖达也比不过一个我的魏玄成啊。有先生在,我并不需要其他人了。”

魏征的眼中闪出一丝感激之色,转而严肃地摇了摇头:“主公万万不可出此言,您现在手下武夫不少,但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文人俊才却委实不多,我的才华在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您出谋划策上。但是只凭这一点,还是远远不足的,您这里还需要发号施令,写各种诏令檄文的文才之士,不然您想要号令天下,却没人给您写檄文诏书,也是不行啊。”

王世充点了点头:“孔颖达是指望不上了,这种会写文章的人才,玄成能不能帮我举荐几个?要不一些江南那里的文人也行。”

魏征沉吟了一下,双眼突然一亮:“有一个人倒是现成的。就要看主公敢不敢担一点风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