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04(1/2)
再也不用这样面对高句丽城头那如雨点般的弓箭。
由于这是隋军攻城前拼命的一波箭雨清洗,所有的弓箭手都疯狂地上涌,而远处的投石机,也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最密集的石雨,把今天所有还剩余的小石块砸出,冰雹般的石块,绝大部分飞过了城头,砸中几百个高句丽弓箭手,城墙的后面惨叫声和人体从高处坠落后摔到地上的声音不绝于耳。
同样不绝于耳的,是不停的落石力道不足,砸到头顶上的盾牌与木排时的声音,这个时代的投石机,不可能做到后世的炮弹那样精准。往往误差能有几百步之远,而隋军的位置,已经到了离城墙不过四五十步的地方,落在城墙前这段位置的石块。数量几乎和砸到城里的一样多。
暴露在外面的弓箭手们可是倒了十八辈子的血霉,好不容易靠着突如其来的一阵暴射,短暂地压制住了城头的箭雨,却不料到从天而降一阵冰雹般的石块,他们的头上可没有那些又大又厚,如门板一样的大盾与木排防护。一石头砸到身上,那就是鲜血与脑浆齐飞,即使是砸到后心和肩膀这些地方,也足以让人吐血而亡。
只这一轮落石雨,就有上千名隋军弓箭手给生生砸倒在地,剩下的人再也顾不得那军令森严,齐齐地钻回了盾牌阵里。
人性最终还是战胜了军纪,这让刚才还井井有条,内部通道顺畅的盾阵之内,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甚至有些好不容易爬进来,在通道上等着给抬回去救治的伤兵,也生生给冲进来的这几千弓箭手从身上涌过,踩成了一堆肉泥。
沈光一看形势混乱,再也顾不得许多,大声吼道:“骁果勇士,冲啊”
沈光的话就是命令,盾墙被突然打开,五千多穿着铁甲,背着大刀的骁果军壮士,抬着云梯,推着冲车,如潮水般地涌向了高句丽的城墙,他们的个头明显比那些弓箭手们高出了一个头以上,个个身上发达的肌肉都几乎能把一身的铁甲给撑暴,可偏偏又是速度敏捷,奔跑如飞,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先锋的人居然已经冲到城墙之下,开始踩着城墙根上的石块与尸体,向上搭起云梯了。
城中再次响起了一阵阵的梆子声,隋军的投石车终于停止了轰鸣,空中那种飞石如雨的景象再也消失不见,好不容易有了一口的弓箭手们,又给拿着明光光的刀子,厉声喝斥的宇文家部曲督战队,给生生地赶了回去,顶着城头高句丽人的箭雨,咬牙继续与城头对射。
不过高句丽军的箭雨,这会儿已经无法再顾及五十步以外的那些隋军弓箭手了,骁果步兵已经冲到了城下,架起云梯,如蚁附般地缘梯而上攻城,这可是直接就能上城的兵,而那些几十步外的弓箭手,就算会飞,也一时半会儿飞不进来,要打击谁,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各种粗野的吼叫声,口哨声,在城头响成一片,爬梯子的骁果军士们听不懂那些高句丽话,但他们都看得到,那黑压压的箭雨,改为向自己这里倾泻了,很多人只感觉到身上丁丁当当的响声不断,一阵阵酸麻疼痛的感觉如潮而来,那就是弓箭射穿自己身上铁甲,箭尖入肉数寸的感觉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冲车攻门
ps:感谢书友涂成伟,中国黑龙,跃马出征的月票支持。
但是骁果壮士们多数力大无穷,虽然不能象沈光那样直接罩上双层两当铠,中间还填满丝绸与软木,但多数人还是在外面的两当铠以内,又穿了一层锁甲,以保护自己躯干部位不至于被直接射穿。
城头的那些高句丽的弓箭手,弓强箭快,所用的大弓力道十足,锋利的箭尖穿透力极强,若是换在平时,这种居高临下几十步的距离,一箭射穿双层铁甲都不成问题,但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对射之后,即使是臂力惊人的弓箭手,也早没了开始时的力道,弓箭能勉强射穿外层铁甲,却很难再对内部的身体造成致命的穿刺伤害了。
第一波冲出去的两千多名骁果军士,一半以上的人,就在这几十步的冲刺距离上,身上插满了箭杆,看上去活象个豪猪,却仍然可以移动,给直接射穿头盔或者面当,一箭毙命的倒霉鬼只有百十来个,绝大多数人终于冲到了城墙下方,开始拼命地向上爬墙了。
城头的高句丽弓箭手们,纷纷把手中的大弓直接向着城墙后方扔下,顺手操起一直摆在身边的武器,大多数是钢叉或者长矛,其中两股三股的钢叉占了绝大部分,在守城战中,这是对付云梯的最好武器。
一部部的云梯被加起,底下的军士们三五成群,拼命地架住梯子的底端,遍是尸体和石块,高低不平的城墙底部,让站人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要固定住这些竹制或者木质的云梯了,要知道这每部梯子上可是至少要爬六七个全副武装的军士,稍有不稳,就会直接从两丈高的地方摔下来,小命不保。
不过也许是因祸得福。大量的尸体和石块,居然又把这城基的高度提高了三四尺之高,本来按着辽东城的城墙高度度身订做的云梯,被架起时已经明显要高出城垛有三四尺之多了。两百多部云梯,也就相隔十几步就有一部,密密麻麻地架到了城墙之上,而潮水般的隋军骁果勇士,则是蚁附而上。嘴里嘴着大刀的刀背,单手举着盾牌,拼命地向上爬去。
城头的高句丽弓箭手们几乎全都抄起了近战的兵器,从城下的上城通道上,源源不断的穿着锁甲,拿着大刀和铁锤之类近战格斗兵器的高句丽军,潮水般地向上涌,这时候已经无法再顾及隋军弓箭所造成的杀伤了,只有把这些爬城的隋军给打下去,才有胜利的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