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28(2/2)
苏定方微微一笑:“许郡守,这回末将前来,是跟您商议你归附蜀王,归顺朝廷之事的,可不包括这个讨蛮平叛啊。”
许绍勾了勾嘴角:“这当然是一体的,老夫一向忠于大隋,先帝遇难之后,就第一时间奉表拥立了洛阳的皇泰主,现在也是一样。”
苏定方点了点头:“那么,现在圣上有了旨意,封我师父为蜀王,上柱国,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尚书左仆射,益州道行台大总管,都督梁,益,宁,荆,湘,江,雍州诸军事,您这夷陵郡,也是受他的直接管辖,今天末将前来,就是要您来配合,听从蜀王的命令,这有什么问题呢?”
许绍咬了咬牙:“那么,苏将军可有朝廷的正式诏书,公文在?”
苏定方的脸色一变:“这怎么可能有,现在道路隔绝,与洛阳无法联系,就是我师父的这个任命,也是通过飞鹰传信过来的,哪可能拿给您呢?”
许绍哈哈一笑:“老夫也没有接到任何朝廷的公文,要老夫效忠于李靖。再说了,你苏定方苏将军,手中无凭无据的,就靠一个成都府的公文,就要我听命于你?岂有此理!”
苏定方咬了咬牙:“难道,你连这蜀郡的公文也不信了?还是对蜀王的行台大印也要怀疑?”
许绍收起了笑容,平静地说道:“我是隋朝官员,只听来自东都的直接命令,自从李孝恭率兵占据上庸之后,我们这里和东都的联系就中断了,也没有什么飞鹰传书来报信。”
“至于你的师父,就算他说的是真的,这两三年来他躲在蛮夷部落之中,却是借了吐蕃兵马,配合着自己的蛮兵,一举突袭占了成都城,打退唐兵之后,他就成了益州之主,是真的受命于东都,还是他起兵自立,我现在都不好作判断,但是,要靠这么一个蜀郡的大印,或者是什么益州行台的大印就要我听命,是不可能的。”
苏定方冷冷地说道:“难道,许郡守也想在这夷陵自立,不奉王令了吗?”
许绍的眼中光芒闪闪:“本官再说一遍,我效忠大隋皇帝,效忠东都的皇泰主,至于其他人,一概不奉令。想必苏将军也知道,本官和那唐皇李渊,自好,情同手足,不瞒你说,李孝恭派使来招揽本官,让我归顺李唐的使者已经来了十几批了,本官却从没有答应,松口,就是顾念这对大隋的忠义之情。”
苏定方点了点头:“这才是许郡守应该做的,你现在并不相信我师父的公文,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家师当年从关中逃出,身边没有军队,苦心经营数年,才夺取了巴蜀,现在只有我们这些忠于隋室的州郡联合起来,才可能打通上庸,进而出荆州,入南阳,与东都取得联系。到了那个时候,许郡守自然会得到朝廷的正式诏书。”
许绍咬了咬牙:“好了,不要再说了,除非是东都的公文到来,不然我不会跟任何人合作的,尤其是李靖。哼,不要以为本官不知道,他是因为挖了李渊的祖坟,没了退路,这才要打出东都的旗号。而且,东都的王世充之心,路人皆知,圣上在他手上,还能坚持多久,也是未知。我许绍忠于大隋,可不会忠于篡夺大隋的反贼!”
苏定方微微一笑:“原来许郡守是因为这个才不愿意归附蜀王啊,蜀王提及他是王太尉的部下,得到的是王太尉的任命,本想让您确认他的合法性,没想到,却让您生出了别的想法。好吧,只是如果我这一走,郡守大人真的能保住这夷陵郡吗?”
许绍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一边的刘林基大声道:“上次萧铣派军来攻,我们就打退了,这次也一样。苏定方,你就这么看不起我们夷陵兵马吗?”
苏定方摇了摇头:“萧铣是试探性攻击,粮尽则退,而冉肇是带着整个部落几万人一起来,来了就不走了,现在你们野战不利,退入州城,只能看着这些蛮兵劫掠乡间,若是给他们围个半年左右,城中粮草耗尽,到时候你们还守得住吗?”
第二千四百三十七章荆蛮会兵法(1更)
刘林基给说得哑口无言,许绍咬了咬牙,沉声道:“苏将军可有良策退敌?”
苏定方微微一笑:“若我指挥夷陵兵马消灭冉肇,太守是否肯归附家师?”
许绍一下子激动地站了起来:“你若真能退贼,那本官一定率夷陵军民,归顺蜀王!”
苏定方哈哈一笑:“好,那就一言为定,刘将军,这回我就让你看看我这个小小年纪的家伙,是怎么用兵和打仗的。”
夷陵城外,茂林山谷。
这里是一处连绵二十多里的营地,营栅的布置还算得体,壕沟,箭楼,一应俱全,穿着皮袍兽皮,身上涂满油彩,头上扎着羽毛的荆蛮士兵们,成群结队地在营地间巡视,而一队队被从四处乡间掳掠来的百姓,则是哭哭啼啼地被押进了营地里,荆蛮们喝醉了酒后高声放歌,各营之间齐声相和,到处都是。
冉肇是一个身长八尺,雄伟壮实的大汉,油彩和刀疤是他脸上的主色调,让人甚至能选择性地忽视他那如钢刺般的硬须和铜铃般的大眼。
一群头戴羽冠,壮硕凶猛的荆蛮首领,正是各个部落的头人们,都面带喜色,分列两边,冉肇满意地点了点头:“着实不错,这一趟各位出去打野,可是带回来不少汉人啊,哼,这些夷陵汉人,弱得跟鸡一样,不堪一击,比起荆州兵好打多了。看来咱们这回来这里,可是对了。”
一个名叫额尔赤的头人谄笑道:“大头领说得好啊,一开始您让大家迁移的时候,大家伙儿都不明白,可是现在才知道,这是给大家找了条生路啊。”
冉肇得意地笑道:“我也曾经在隋朝当过武将,知道各州各郡的情势,本来如果天下太平,咱们这些峒人荆州的蛮夷多为奚峒之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祖先就是这一族,为了和北方的奚族区分,就让他们称为峒人了。在山里虽然过得艰难点,但还是可以活下去。”
“但是天下大乱,乱兵盗匪四起,咱们也不能束手待毙啊,所以前几年咱们这些寨子,峒都组织了起来,推我为首领,四处打劫荆湘一带,也算是过得逍遥快活。”
“可是自从萧铣登基,一统荆州以来,咱们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一年前咱们还是上表请降归顺,一切如故,但现在他开始要散兵归农了,那些兵回到了乡村里,咱们还抢什么?与其到时候给他围剿,不如早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