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92(1/2)
两人来东京使命的一部分,剩下的修铁路,才是他们将要面临的真正问题。
大宋这个国度或许风平浪静的太久了,人们似乎不是很喜欢有过多的变化,这股浪潮从民间到朝堂上都是如此。
自从哈密开始修铁路,大宋就嚷嚷着也要修铁路,可是啊,哈密国清香城到哈密城的铁路已经开始运营了,东京到洛阳的铁路至今还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需要有人打开这个僵局,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铁心源选定了自己儿子成为这个吃螃蟹的人。
就在尉迟文与嘎嘎两人酒意浓厚的时候,铁喜送走了赵姝,他特意多留了赵姝一个时辰,直到天黑才放赵姝离开。
这样做对赵姝来自然是非常不合适的,还没有出闺阁的女子,这样做非常的不妥。
不过,赵姝依旧沉浸在铁喜书房里那十二个巨大银球带来的震撼之中。
铁喜的目地也就在于此,他需要有一个靠谱的人把他有钱的消息传遍东京。
消息传播的很快,快到铁喜都预料不及的地步,第二天清晨在陪皇祖父吃饭的时候,皇祖父看他的眼神就非常的奇怪,而皇祖母脸上却一丝表情都没有,直到铁喜有些发慌了,皇帝夫妇才猛地大笑起来,笑的毫无形象。
“乖孙,你要那么多的钱作甚?该不是把你哈密的银库搬来东京了吧?”
铁喜红着脸摇头道:“这些钱都是家父十余年前留在东京的。现在拿出来准备修铁路。”
赵祯楞了一下奇怪的道:“你父亲十余年前就有这么多的钱?”
铁喜就把父亲豢养胡鲁努尔的事情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赵祯听得苦笑连连。
对皇后道:“这个胡商先是落在了丁度手里,丁度费尽了心机才从此人手里抠出两万多贯钱,就这,还作为开封府历年来最大的缴获上奏于朕,还要朕为开封府颁赏。
现在听喜儿一,丁度这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今日早朝定要申斥一下才成。”
皇后连忙道:“丁度迂腐不是一日两日了,您用的不就是他的这股子迂腐劲头吗?
敲诈勒索的本事丁度可没有,却是您女婿跟孙儿的老本行,自然就高下立判。”
赵祯点点头道:“还真是这样,不过啊,丁度实在是没有包拯明察秋毫的本事,他的长处在工部,让他就任开封府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
赵祯完话瞅瞅假装吃饭的外孙,特意压低了嗓门问道:“乖孙,你告诉皇祖父,你到底有多少钱?够修路所用吗?”
铁喜摇摇头道:“只有四成!”
赵祯皱眉道:“缺口很大啊。”
铁喜推开窗户指着东京城熙熙攘攘的人群道:“有这些人在,四成足够了。”
赵祯狐疑的瞅瞅外面,再看看自己的外孙道:“真的够吗?”
铁喜挺直了胸膛道:“如果让孙儿来主持修建这条铁路,钱财是整个工程中最的难题!”
赵祯拍拍意气风发的孙儿大笑道:“这假话的实在,怎么,你是在打你媳妇家的钱财。
乖孙啊,你可能要落空了,你媳妇家估计没几个大子,把他家卖了也凑不够修路的钱。”
第四十五章统一战线
第四十五章统一战线
弄钱这种事铁喜自然是不管的。
被皇祖父耻笑之后,心里同样没有底,抱着最大的信任感将凑钱这个事情交给了尉迟文。
尉迟文立刻就变得非常的忙碌,所有在东京有宅子的皇亲国戚被他用了六天时间跑了一个遍。
他走过之后,就有成队的哈密商贾再一次走进了皇亲国戚的府门,相比铁喜,尉迟文,他们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开封到洛阳不过四百里,而且同处大河一线,且地势平坦,人烟稠密,铁路所过之处,不论是人力,物力皆可就近补充,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缺少木材,好在有运河,蜀中木料可以沿江而下,最终被运到开封,洛阳一线,
哈密商贾拿着清香城到哈密城之间的铁路做例子,服那些将钱埋在泥土里的皇亲国戚们非常的容易。
一个月后,铁喜就已经凑够了足够开工的钱财,而第一批木料也已经随着长江浩浩荡荡的向洛阳进发。
负责勘探路线的将作营工匠,或者乘车,或者骑马,或者背负着沉重的工具,分别由东京,洛阳两地相对出发,开始找一条最省钱,路线最短的道路。
哈密人在东京的活动声势浩大,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铁路还停留在模型跟图纸上的时候,东京人已经知道大宋马上就会有一条奇怪的道路。
之所以奇怪,完全是因为从洛阳到东京,只需要大半日的时间。
于是,整个东京立刻就沸腾了,铁路也难免在书人以及百姓们的口中,变成了一个类似黄巾力士般的存在。
东宫里人满为患,人数最多的就是来自哈密的账房先生,每人案头都堆积着高高的一摞账本,每一本账本里面都是各种极为繁琐的记录,想要把这些账本清晰地整理出来,如果不用哈密帐房,仅仅是看明白这些四柱账法,就能把账房先生活活的累死。
四百里铁路,一路上不但要开山,同样的,也需要架桥,好在不用钻山洞,否则,就目前的施工条件,根本就无法完成,堪称大宋开国以来最大的一项工程,在这之前,只有修缮黄河大堤才能稍微与之比肩。
“有铁路,就必须有驰道,大茶壶火车至今还没有成功,只能靠挽马牵引车厢,仅仅是养挽马的费用,就是一个大数字,这还不算铁路占用的田亩,铺设铁路需要的硬木,软木,钢料……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想要建成难如登天。”
尉迟文的脊梁像是被人抽掉一般软软的倒在软榻上,面对铁喜平视的目光,无奈的给了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时间表。
铁喜遗憾的转过头看着垂手站立的王渐道:“我想在皇祖父五十岁千秋节上,邀请皇祖父乘坐火车去洛阳龙门一游,没想到成了泡影。”
王渐涩声道:“世子仁孝,上天定会垂怜。”
尉迟文摇头道:“不成的,大宋不是哈密国,我哈密国可以用西夏奴隶,野人奴隶不分昼夜的赶工,再加上哈密国本身就干旱少雨,一年四季皆可施工,自然进展神速。
大宋没有奴隶,只能动用官府的力量征发民夫,煎迫民夫过甚,则有隋炀帝之祸,若不这样做,工期遥遥无望。
除非……”
“除非什么?有什么话就,在这里遮遮掩掩的做什么?”铁喜心中烦躁,话音不由得变得急迫起来。
尉迟文摊摊手笑道:“除非大宋京畿道出现大灾,流民遍地的时候正是大工程开工之时。”
铁喜皱眉道:“这等诛心之言不可再,我以为,可以不劳官府征发民夫,改用工钱延请工匠,这样别人就不出什么话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