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2/5)
当北方的风寒遇到南方的热,会自动消失,同理而言南方的湿热,遇到北方的风寒,自然也就会消失,这是平衡,阴阳平衡。”
姜父像是恍然大悟,一直绕在胸口不解的难题,一下子像是解开了一样。
他一捶胸口,带着几分豁然。
而弹幕此刻却是一阵卧槽。
[卧槽,这就是中医的牛皮吗?]
[听一句就能举一反三,我好像知道为啥每年冬天,北方的老头老太太喜欢往南方跑了!]
[我也是,我有个姨奶奶是哈市本地人,常年不离药,但是一来我们南方,药就直接停了。
我还好奇来着,我从小在南方长大,也没见到这地方这么厉害啊。为啥他们一来,哮喘不发了,肺心病也没反应了,现在有点明白了。]
[所以,对于北方人来说,南方海岛这一片区域,是天然的退休养老院,极为适合养病更适合生活。]
姜舒兰在看完弹幕,在联系到姜父之前说的话,似乎一下子开窍了一样。
姜父何尝不是呢,困扰多年的难题是解决了,但是现在新的难题又出现了。
他知道,小铁蛋儿跟着舒兰一起去海岛生活好,这利于他养病,但是——
舒兰和中锋才结婚啊!
这是新婚小夫妻,让舒兰带个孩子嫁过去算什么啊?
这不是白白拖累他闺女吗?
姜父陷入沉思的时候,姜舒兰看了一眼周中锋,周中锋朝着她肯定的点了点头。
他既然点出了海岛适合哮喘病人生活,那他就已经做好承担,把小铁蛋儿一起带到海岛&记30340;后果了。
这是一个成年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有了周中锋的支持,姜舒兰接下来开口的话也顺利了许多,“爹,我想把小铁蛋儿带到海岛去!”
她语气有几分忐忑,怕爹娘不答应。
在得知小铁蛋最后的命运时,姜舒兰头顶就像是被上了一个紧箍咒一样,
时时刻刻提醒着她,小铁蛋儿可能活不过十八岁。
就算是没有邹家人,她没嫁给邹跃华。
但是她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小铁蛋儿的身上的哮喘病,一直会在。
也许是十八岁,也许是十六岁,也许是在未来的某一天。
哮喘会是小铁蛋儿头上的一柄即将掉落的剑。
没人知道,那一柄剑什么时候会掉下来。更别说剧情里面,小铁蛋儿出息了以后,是在替她出头的路上没了。
于情于理,她都做不到置之不理。
姜舒兰这话一说。
整个堂屋都安静了下来。
借助轮椅过来的姜四哥,先是担忧地看了一眼炕上的小铁蛋儿,见他呼吸平稳,想也没想到地拒绝了。
“不行!”
“小铁蛋儿不能跟你们走。”
他知道爹娘为难,正是因为知道,他才不能让爹娘来做这个抉择,那就他做好了。
当父母的哪里能不心疼孩子呢。
姜四哥也心疼小铁蛋儿,但是正是因为心疼,却更不能拖累小妹,他已经拖累小妹四年了。
不能在让小铁蛋儿去毁了小妹的生活。
姜舒兰,“四哥!”
姜四哥坚决地摇头。
场面一时之间僵持了下去。
倒是,周中锋突然开口,“我提个建议,你们看可以吗?”
大家瞬间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周中锋身上。
周中锋语气不疾不徐。
“你们最担心的无非是两点,第一小铁蛋儿跟着舒兰,会拖累我和舒兰。这一点在我看来是不存在的,部队是个大家庭,不少人都资助的有烈士的孩子,包括我,对于我来说,资助外面的孩子是资助,养小铁蛋儿也是养,这个没区别。”
“妹夫,这不一样。”姜四哥反驳。
“四哥,在我看来是一样的,我资助的其中一个烈士孩子,他爷爷奶奶也在,母亲也在。”
只是父亲没了,但是这不影响他的资助。
“而且——”
周中锋看了一眼姜舒兰,“我会经常出任务,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家里可能就舒兰一个人,她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个孩子陪她也挺好的,这样我放心一些。”
这话,让姜四哥沉默了,姜父有些心动,但是他还有顾虑,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
“第二点,是铁蛋儿这个孩子有哮喘病,既然在东省这边无法根治,便去海岛尝试一下,如果说去海岛了孩子再次复发了,那我们再次送他回来也是一样。”
不得不说,周中锋的口才很好,有理有据,根本让人无法反驳。
他甚至都说了,如果去小铁蛋儿去海岛生活,不会对哮喘有任何帮助的话,那就直接把孩子送回来。
这一条记,简直是说到了姜家人的心坎里面。
于是,之前一直在犹豫的姜父,终于做了决定,拍板,“成,就按照中锋说的,先把孩子带去,如果效果不好,在把孩子送回来。”接着,他话锋一转,“不过中锋,一码归一码,小铁蛋儿跟着你们,我有一个条件。”
这也是女婿先开的这个口,不然姜父是不会答应的。
周中锋点头,声音清冷,“您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