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数学的魅力军的极速扩张(3/4)
这是很可观的数字,黄听不由一颤:一座县城最多就住几千上万,自发迁来的就是上万的,那被买活军买来的孩子和女工呢?且不别的了……能住的下吗?
她的话虽然不多,但陆大红却似乎看穿了她的疑问,她对黄笑了笑,介绍道,“光光是临城县,六姐的来处,如果充分发的话,全县住三十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咱们这什么都潦草,便打三折吧,只要粮食供给跟得上,十万问题不大——其实归根究底这是数学问题。”
黄不由得就发生兴趣了,她对于文化上的东西,兴趣远远不如打熬武艺,这是根深蒂固的偏见,因为黄认为之乎者与治理国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全是骗的玩意儿。买活军的教科书,以她看到的那些,传授的知识的确和四书五不同,但更偏向于应用性,似乎并不涉及统治艺术。“这可以算吗?”
“当然可以,这叫模型建构,”陆大红为她举例,“譬如地主和佃农约佃租是五分,那么按照道理,哪怕这块田今年只收了一斤粮食,地主可以拿走一半,那为什么遇到天灾地主往往要减免佃租呢?因为一每年消耗的粮食是可以算出来的——并不只是他吃进口的米饭馒头而,他吃的菜要耗了地去种,他吃的鸡蛋要耗了粮食去喂养,如果你知道养活一一年要用去的粮食,又知道全县的耕地面积,那么你就知道了这县自给自足的前提下能养活多少。知道一亩地要种出多少粮食,才有发展副业的空间。”
“譬如,一只有一亩田,一年至少要吃一百斤粮食,而一亩地一年只产一百斤,那我们可以推出这样的道理,便是他只能养活他自己,是不能养活别的。而这座县城养活的口便只能是可耕地的口,一不能多,多了便要有饿死了。但如果一亩地能产两百斤,那么口便是原本的两倍,这可以养活另一,而另一便可以做一些和农业生产无关的事,比如织布纺纱、晒盐伐木,造屋子、造农具……非农口和农业口的比例是1:1,这非农的用他的产品和服务来向农换粮食吃。”
“知道了这道理,那么现便可把数字变得复杂了,我们知道本地,两壮劳力互相合作,佐以三四半劳力一般可以精细地耕种十亩田,那便可以得出均可负荷耕地量是亩,就是,倘若一户家均占有耕地量亩以上,他们的地自己就种不过来了,就要予以纠正,而均耕地占有量如果亩之下,他们的能力就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要给他们找些田种。而将我们勘察出的田地亩数和农业口数相除,就可以知道本地还需要多少农户,或者农户过剩了,有多少口应该转化为全职的劳工。”
陆大红到这里,黄要跟上有些勉强了,但黄大却听得极其的入神,她看了丈夫一眼,忽而打从心中生出了极大的悔恨——武林时她为不好好学习算学呢?她外头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做,过的完全是一种无意义的生活,用陆大红的话,提供不了任产品和服务,而她却轻忽地对待了丈夫苦心带回家的教材,这是等的浪费!
她有一种自己正逐渐醒来的觉,而此之前,黄甚至未曾察觉到自己有什么蒙昧的地方,哪怕她并没有管理县城的野心,但此刻仍对陆大红的法如痴如醉——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学问,能够这样去解析世间的神秘!原来这些数字便是买活军决策的依据!
“由此,我们便可知道,若你知晓了耕地的数量、亩产量以及均粮食消耗量,便可以得出本地能承载的口的上限,以及其中农业口的比例,我们便知道我们可以招纳多少口,又可口数量达到某临界点的时候,始新的动作。譬如专门学校,这就是口总量上了五万之,可以考虑初步设的,而当总口上了十万,识字率超过70%以,我们又可以有新的工厂设……”
就连谢向上都做笔记,他问道,“陆大姐,婺江堵了,你出不去,最近便又去上提高班了么?”
陆大红点头道,“目前江西和浙江的模式摸索清楚,我又要换岗了,六姐准备让我统管衢江两县的防务。所以抓紧时间又上了一期提高班,这模型应用学是提高班里新讲的——王凌上了,而且很迷,他很急于要接家过来,便是要提高自己的密级,考入军岗吏岗之,他才能真正接触到数据,始编模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