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鸳鸯错》是中上之作(3/5)
像是这样的水磨调唱腔,一句话用一口气来唱,能婉转出十七八个音调来,没有戏本子的话,根本连在唱什么都不明白,台下看客看的已不是故事,而是旦角的唱功身段,这也是《何赛花巧耕田》与《鸳鸯错》最大的不同。
《何赛花》是不分折的,也谈不上有什么截段可以单独上演,看客看的是故事,是自身的心绪在其中被感动,而《鸳鸯错》和此时大行其道的南腔北调一样,欣赏的多数是音律悦耳,身段悦目,还有那唱词的典雅辞藻,若说故事,似乎并非是欣赏的重点。
冯犹龙说《鸳鸯错》委屈了花旦,倒也不算是太偏颇,《鸳鸯错》是一出质量不错的喜剧,惹人发笑之处很多,但任谁也能察觉到其与《牡丹亭》等经典的差距,光是辞藻,便多有不及,只能说是还过得去罢了,和这花旦出色的童子功比,是有些不如的。
不过,这也不能说《鸳鸯错》就多么的差了,仍是有中上游水准,和《游园惊梦》比起来,因其剧情活泼,更能惹得观众发笑叫好,尤其是对男女争吵中彼此刺探,又分别背身遮羞,道出心声的环节,十分喜欢。
这也是冯犹龙颇看重的地方《鸳鸯错》尽管形式上大体仍是旧的,但也不乏许多新的东西,譬如这种男女公然争吵,以刺探中而各怀心意的场面,便是其余剧目没有见过的。人物因此也生动不少,算是跳出了才子佳人、一见倾心、高台**而至私定终身的窠臼。
戏要好,第一个是唱的好,第二个是音韵好,第三个、第四个才到辞藻、人物、故事,而《鸳鸯错》虽不能和《牡丹亭》等名作相比,但故事新、人物新、唱得好,台下的观众,如何能不喜欢?第一折《试探》,下场时博得满堂彩,还有客人往台上扔银锭子的,叶华生也是大感开了眼界,笑道,“这出戏写女娘是真俏皮,如在眼前也,不知是买活军那里哪个名家所做!往常所见,沈家的本子,规格严整,氛围凄艳庄严,似乎也未有这般活泼可喜的戏作。”
冯犹龙也觉得这不像是叶仲韶所写,又拿起戏本子来看,茶馆里客人们起身欠伸的有,去茅厕的有,还有叫茶博士来续水的,加茶点的。二人也拈起刚送来的炸鸡翅,一面吃一面看戏本,只觉得油香、肉香、书香融为一体,实在是神仙一般的享受,都不知道颂扬哪一点好了。叶华生只不住感慨,“要说乐,还是买活军会乐,我是真服了,姑苏那万丈软红,总不如仙界天人降世——这就没法比!”
冯犹龙‘嗯嗯啊啊’,只顾着看戏本,《试探》之后,便是两对情侣如何逐渐辨明心意,又有曹家二老追索到此的过程,故事倒是紧凑,还有时下最流行的‘买’元素,说了不少买活军那里的新规矩,让冯犹龙也看得津津有味,有大开眼界之感,笑道,“虽然名折不多,但倒是个好话本!引人入胜!”
这里说的名折,便是如同《游园惊梦》一般,剧情较为简单,有大量的优美唱词的折子,一般这种折子选唱得最多,名句也多出于此间,譬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哪一句不是让人口齿留香反复咀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