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地、虾夷地、黄金地 南澳.李魁芝(3/4)
偌大的一片大陆,从地图来看,还有极大的平原(李魁芝精于读地图,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全是适合耕种的沃土……虽说他是海盗,但这几年来,在买地这里增长了见识,李魁芝也知道,想要开国立朝,农业自是根本。他也没想着把黄金地完全拿下,这么大的陆地,这是办不到的事情,但哪怕是立座城呢?
又是为华夏拓土,立了大功,又可在城池中呼奴使婢、纸醉金迷,过几年土皇帝的瘾,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好了——若是买活军也扩张过来了,那就献图归顺,政审分是少不了他的,若是买活军始终没有打黄金地的主意,那他的后人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之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说不准就出了个把英主,一统黄金地的天下,和华夏祖地的买活军分庭抗礼,把华夏的边界,囊括到黄金地,以及黄金地和华夏之间夹住的那片海域……都是不好说的事情!
自然,那都是后话了,李魁芝倒是从未妄想过在自己手上完成这个丰功伟业,不过他去黄金地的心思,是十分坚定的,甚至十八芝中,也有好几个老兄弟愿意和他一起——倒不是说买活军薄待了他们,只说李魁芝这里,手表、望远镜、座钟,这些仙器,那是从没有少了他们的。
甚至李魁芝也很喜欢买地时常开设的学习班,尤其是和航海、地理有关的科目,极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除此以外,包括华夏、国家这些概念,也都是买活军教给他的知识,在此之前,李魁芝从未想过能把故乡和官府分开看待,他心中只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念头,认为投效洋人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直到十八芝归顺买活军,他上了政治课,读过了报纸中对于国家、民族和政权的定义,李魁芝才明白,受不得官府拘束,甚至认为官府暗弱腐朽,这是一回事情,但是,被这样的官府逼出海外之后,为了讨生活,便去献媚于洋番,帮着他们贪图本属于华夏的土地,那又是完全另一回事情了。
作为一个扬帆海外多年的老海盗,他对于国家的概念,接受得是很快的,且非常热衷于帮着这个新生的华夏国划拉土地——既然这个国家并不完全属于某一政权,尤其是很快就不属于令他深恶痛绝的敏朝,那么李魁芝就很能把自己对于童年、故乡,对于自己说了这些年的土话官话的语言等等一切的眷恋和归属感,完全投射上去了。
同时,他又对圈地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好,再加上李魁芝虽然在买地也得到了相当巨大的好处,但他也的确发自内心地受不了买地这一重重的约束,不愿活得和鹌鹑似的低眉顺眼——李魁芝也不要求什么谢六姐般的待遇(主要是谢六姐待遇也没有什么好的),他就是想还和从前一样的活,不用去改太多,但这在买地现在的规矩之下完全就是奢求,哪怕只是从前一样的活法丝毫不改,也至少触犯了二十条规矩!
走海的汉子,往往是不耐拘束的,多少好处都无法弥补这种不得自由的遗憾,是以,他也很容易就萌发了这样的野心:袋鼠地,虽然距离南洋很近,但听说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且地盘也不算是太大,至少和华夏的海域不能形成完全的包夹,倒不如黄金地,若是能取下来的话,华夏祖地和黄金地之间的海域,岂不就都是华夏的了?从地图上来看,那是多大的一块地方?!
由于谢双瑶从未普及过公海这个概念,所以李魁芝便发自内心地认为,只要取了黄金地,或者哪怕是黄金地沿海西面的土地,就等于是为华夏多添了一片极其广袤的‘内海’——这种心理又极大地迎合了他一个老海盗的喜好,是以,他一头就栽进了这想法里,有点子钻不出来了。
即便在买地的生活,物质上娱乐上的享受都要比从前好得多,现在鸡笼岛也繁华得堪比榕城、泉州了,但李魁芝却依旧是心甘情愿地在南澳岛的丛林里喂蚊子,就等着这五十艘船被他消化完毕之后,他就要扬帆出海,往虾夷地去,到那里建城平地,正式另立旗号,算是和买地分割开来,从此不会再轻易返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